1 / 125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本章内容 掌握单体对不同连锁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特征; 主要热引发剂种类、引发机理和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 掌握引发效率、稳态、自由基等活性理论、自动加速、动力学链长、聚合度、链转移、阻聚及缓聚等基本概念。.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3.1.1 一般性特征. (以乙烯基单体( Vinyls) 聚合为例). 终止反应. 增长链 聚合物链.

lob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 本章内容 • 掌握单体对不同连锁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 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特征; • 主要热引发剂种类、引发机理和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 • 掌握引发效率、稳态、自由基等活性理论、自动加速、动力学链长、聚合度、链转移、阻聚及缓聚等基本概念。

  2. 3.1 引言(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3.1.1 一般性特征 (以乙烯基单体(Vinyls)聚合为例) 终止反应 增长链 聚合物链

  3. 3.1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链式聚合反应的基本特征 a. 一般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b. 各基元反应机理不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大; c. 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单体之间不能反应; d. 反应体系始终是由单体、聚合产物和微量引发剂及含活性中心的增长链所组成; e. 分子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活性聚合除外)。

  4. 3.1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图3-1 引发剂的均裂 图3-2 引发剂的异裂

  5. 3.1链 式 聚 合 反 应 概 述 根据引发活性种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不同,链式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

  6.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炔烃、羰基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热力学有聚合倾向 但是为什么氯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而MMA可自由基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可以进行所有的连锁聚合?

  7.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3.2.1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单体的聚合反应性能(适于何种聚合机理)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乙烯基单体(CH2=CHX)的聚合反应性能主要取决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i) X为给(推、供)电子基团(Electron-donating Substituent) 增大电子云密度,易与阳离子活性种结合 分散正电性,稳定阳离子 因此带给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阳离子聚合,如X = -R,-OR,-SR,-NR2等。

  8.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ii) X为吸电子基团(Electron-withdrawing Substituent) 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分散负电性,稳定活性中心 由于阴离子与自由基都是富电性的活性种,因此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易进行阴离子与自由基聚合,如X = -CN, -COOR,-NO2等。 但取代基吸电子性太强时一般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如同时含两个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CH2=C(CN)2等

  9.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iii) 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 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同的电子云流向,可进行多种机理的聚合反应。如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甲基苯乙烯等。 图3-3 苯乙烯电子云流动性示意图

  10.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按照单烯CH2=CH-X中取代基X的电负性次序和聚合倾向的关系排列: 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等引起的空间位阻效应,在动力学上对聚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涉及对不同活性种的选择性

  11.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IV) 位阻效应 单体中取代基的位置,数量,体积等引起的,在动力学上对聚合能力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无关。 单取代即使体积较大,也能聚合。如 乙烯基吡咯烷酮 N-乙烯基咔唑

  12. 3.2连锁聚合的单体 对1,1取代的烯类单体CH2=CXY,CH2=C(CH3)2,CH2=CCl2,一般都能按照取代基的性质进行反应,并且由于结构上的更不对称,极化程度增加,更易聚合。两个取代基更大时,只能形成二聚体。 对1,2双取代的烯类单体XCH=CHY,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低,加上位阻效应,一般不能均聚,只能形成二聚体。三、四取代一般不能聚合,但是氟代乙烯例外(半径小)

  13.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聚合速率和分子量是自由基聚合研究的两个主要指标,要分析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首先探讨机理,然后研究动力学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是独电子基团,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电子,位阻),一般有如下顺序: H·>CH3·>C6H5·>RCH2·>R2CH·>Cl3C·>R3C·>Br3C·>

  14.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3.4.2 自由基聚合机理 (1)链引发反应 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自由基的反应过程。 吸热 放热 速率控制反应:引发剂分解。(Ed~105~150KJ/mol,Ki~20~34KJ/mol)

  15.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f (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生成的初级自由基实际参与链引发反应的分率。 (2)链增长反应 单体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产新的自由基,如此反复生成增长链自由基的过程。

  16.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链增长反应具有两个特征: 1.放热反应,例如烯类单体聚合热55~95KJ/mol 2.增长活化能低(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难以控制。体系内仅存在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的一系列中间产物(注意理解)。 链增长反应中单体的加成方式

  17.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1)单体单元的连接方式 链增长反应中链自由基与单体的加成方式有三种: 以何种方式为主取决于两方面因素:X的共轭效应与空间位阻

  18.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取代基对链自由基的共轭作用:首尾连接所得自由基与取代基有共轭作用,较稳定;而首首或尾尾连接则无;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首尾连接位阻小,首首连接位阻大 首尾连接 首首连接 因此首-尾加成结构应占大多数(一般98%~99%)。

  19.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2)立体定向性 由于自由基聚合的链增长活性中心-链自由基周围不存在定向因素,因此很难实现定向聚合。 链自由基为平面型sp2杂化,单体与之加成时,由于无定向因素,可随机地由面的上、下方加成,因而原链自由基在反应后由sp2杂化转变为sp3杂化时,其取代基的空间构型没有选择性,是随机的,得到的常常是无规立构高分子。

  20.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3)共轭双烯烃聚合 共轭双烯烃聚合时可以进行1,2-和1,4-加成得到相应的1,2-和1,4-加成高分子。如丁二烯:

  21.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3)链终止反应 自由基活性高,增长链自由基失去活性生成聚合物分子的过程。 两链自由基的独立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称 偶合终止 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H或其它原子的终止反应称 歧化终止。

  22.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链终止活化能很低(8~21KJ/mol)速率常数高(易终止)。 链终止和链增长是一对竞争反应,终止速率常数大于增长速率常数,是不是就不能反应了? 但是由于单体的浓度远大于自由基的浓度,所以增长速率比终止速率大的多。

  23.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4)链转移反应 增长链自由基从体系中其它分子夺取原子或被其它分子夺取原子,使其本身失去活性生成聚合物分子,被夺取或夺得原子的分子生成新的自由基的反应过程。

  24.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3.4.3自由基反应的特征 (1)反应包括链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元反应;引发速率最小,控速。概括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2)只有链增长反应使DP增加,反应混合物仅存在单体和聚合物,在聚合全过程中,DP变化极小。 (3)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渐降低,聚合物浓度升高。延长反应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 (4)少量阻聚剂(0.01~0.1%)可使自由基反应终止.

  25. 3.4自 由 基 聚 合 机理

  26. 3.5引 发 剂 链引发是控制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反应 3.5.1 引发剂的种类 引发剂(Initiator)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易分解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聚合的物质。区分:引发剂和催化剂(Catalyst) 在聚合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残基成为大分子末端,不能再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仅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参与反应,反应结束后仍以原状态存在于体系中的物质。 一般聚合温度(40~100℃即键的离解能在100-170KJ/mol)。碳碳单键键能350KJ/mol,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27. 3.5引发剂 (1)偶氮类化合物(AzoCompound)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偶氮化合物,分对称和不对称两大类: X为吸电子取代基:-NO2, -COOR, -COOH, -CN等 45-80℃

  28. 3.5引发剂 引发剂的特点: 在45-80℃使用,一级反应,无诱导分解,产生一种自由基分解产生氮气; 稳定,存储安全; 因为氰基的共轭,甲基的超共轭,自由基稳定,无脱氢能力,故不能做接枝聚合引发剂;

  29. 3.5引发剂 (2)过氧化物(Peroxide) 常用的过氧化物包括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 无机过氧化物由于分解活化能高,较少单独使用。 H2O2是过氧化合物的母体,它可形成两个氢氧自由基,但是分解活化能高(220KJ/mol)不单独作引发剂。 氢过氧化物:一个H被取代 过 氧 化 物: 两个H被取代

  30. 3.5引发剂 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有烷基过氧化氢(RC-O-O-H)、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过氧化酯(RCOOOR’)、过氧化二酰(RCOOOCOR’)和过氧化二碳酸酯(ROOC-O-O-COOR’)等。 过氧化物受热分解时,过氧键均裂生成两个自由基,如: 60-80℃

  31. 3.5引发剂 (3)无机过氧盐类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铵(NH4S2O8) 60℃以上,才能有效分解,当pH<3时,分解加速。

  32. 3.5引发剂 3.5.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RedoxSystem) 优点:活化能低(40-60KJ/mol)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引发(0-50℃)

  33. 3.5引发剂 无机物/无机物氧化还原体系 影响H2O2的效率和反应重现性,多被过硫酸盐体系代替 特点:可在较低温度(0 ~ 50 ºC)下引发聚合,而有较快的聚合速率 属于双分子反应,1分子氧化剂只形成一个自由基;若还原剂过量,则进一步与自由基反应,使活性消失。故还原剂用量一般较氧化剂少 。

  34. 3.5引发剂 常用的是:过硫酸盐 + 低价盐 脂肪胺/无机物氧化还原体系:无机过氧化物 + 脂肪胺

  35. 3.5引发剂 有机物/有机物氧化还原体系: BPO + N,N-二甲基苯胺

  36. 思考题 过硫酸盐的区别 KPS,APS,NPS的区别? • 溶解度差异大,NH4>Na>K(在0℃,依次为582,549,1.75) • 半衰期不一样,选择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分子量 • 对乳液影响不一样,主要是耐水性(与总离子强度有关) • 价格也有差异(6K, 7K, 13K)

  37. 3.5引发剂 3.5.3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单分子一级反应 引发剂分解速率 Rd = -d[I]/dt = kd[I]--注意单位s-1,min-1,h-1 t=0时引发剂浓度为[I]0,上式积分得 ln([I]0/[I]) = kdt

  38. 3.5链 引 发 反 应 引发剂分解起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引发剂半衰期t1/2 1 [I]0 0.693 t1/2 = ln = kd [I]0/2 kd kd与温度有关,t1/2与温度有关,同一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t1/2。

  39. 3.5链 引 发 反 应 • 工业上衡量引发剂活性的定量指标:60℃下t1/2: • t1/2< 1hr:高活性引发剂,如DCPD(1hr); • 1hr<t1/2< 6hr:中活性引发剂,如BPPD(2.1hr); • t1/2> 6hr:低活性引发剂,如AIBN(16hr) DCPD: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BPPD: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酯

  40. 3.5链 引 发 反 应 3.5.4 引发剂的效率(Initiation Efficiency, f) 引发聚合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主要是由于诱导分解和/或笼蔽效应等副反应而消耗。 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 实质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转移结果使自由基终止,产生新自由基,自由基数目无增减,但消耗一分子引发剂,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41. 3.5引 发 剂 诱导分解的影响因素: • 引发剂种类:AIBN无诱导分解,而ROOH特别容易诱导分解;􀂙 • 引发剂浓度:浓度大易诱导分解;􀂙 • 单体的相对活性:AN、St等活性较高的单体,能迅速与引发剂作用引发增长,引发效率高。VAc等低活性的单体,对自由基的捕捉能力较弱,使引发效率降低。

  42. 3.5引 发 剂 笼蔽效应(Cage Effect) 引发剂的浓度相对很低,处于单体或溶剂的笼子包围中。在笼内初级自由基寿命很短(10-11~10-9s),须及时扩散出笼子,才能引发笼外单体聚合。否则可能在笼内发生副反应而形成稳定分子,使引发剂效率降低。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笼蔽效应。 大多数引发剂均可观察到这些现象,偶氮类引发剂易发生。

  43. 3.5引 发 剂 AIBN分解形成自由基后,可能偶合成稳定分子。

  44. 3.5引 发 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分两步反应,先形成苯甲酸基和苯基自由基,有可能进一步形成苯甲酸苯酯和联苯

  45. 3.5引 发 剂 3.5.5 引发剂的选择 • 根据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类型。本体、悬浮和溶液聚合选用偶氮类和过氧类油溶性有机引发剂,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则选用过硫酸盐水溶性引发剂或氧化-还原引发剂 • 根据聚合温度选择活化能或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使自由基形成速率和聚合速率适中。 • 一般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 反应温度高,一般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反之;

  46. 3.5引 发 剂 为了控制聚合速率,使之均速反应,常采用高-低(中)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的方法;若体系具有还原性(如 NaCNS 的水溶液聚合)则不宜使用过氧类引发剂。 • 工业上,通常: • 高-低(中) 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 • 常温聚合一定时间后,提高聚合温度进行后聚合

  47. 3.5引 发 剂 • 选择引发剂时还须考虑的因素: • 与体系中其他组分有无反应;􀂙 • 是否易着色、有无毒性等;􀂙 • 贮存、运输安全、使用方便、经济效益等。 • 引发剂用量的确定需经过大量的试验: • 总的原则为:低活性用量多,高活性用量少,一般为单体量的0.01~0.1%。

  48. 3.6其它引发作用 自学内容: 热引发 光引发-光直接引发,光引发剂引发,光敏剂(传递能量)间接引发 等离子体引发 微波引发 浙江大学:http://jpkc.zju.edu.cn/k/511/jxtb/mcjs.htm(国家) 华东理工:http://course.ecust.edu.cn/courses/gfzhx/study_paper.html 东华大学:http://jpkc.dhu.edu.cn/gfzhx/default.htm

  49. 复习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引发剂的种类 引发剂的半衰期 诱导效应和笼蔽效应 引发剂的选择

  50. 3.7聚合速率 3.7.1 概述 聚合速率的研究目的:在理论上探明聚合机理,在实用上为生产控制提供依据。 诱导期:初级自由基被阻聚杂质中止,无聚合物形成。 初 期:转化率在10~20%以下阶段。 中 期:在50~70%以下,称为聚合中期,存在自动加速现象 后 期:至90~95%速率变小,终止反应。 Conversion (%) 诱 导 期 聚合初期 聚合后期 聚合中期 t 苯乙烯自由基聚合的转化率-时间曲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