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Chapter 6: 无线和移动网络

背景 : 无线 ( 移动 ) 电话 用户数量目前超过 有线用户数量 ! 计算机网络 : 笔记本 , 掌上电脑 , PDA 等可联网设备提供了随时在线的网络接入功能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挑战 无线 移动. Chapter 6: 无线和移动网络.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 LAN (“wi-fi”) 6.4 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 (e.g., GSM). 移动 6.5 原理 :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 移动 IP 6.7 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man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Chapter 6: 无线和移动网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背景: 无线 (移动) 电话 用户数量目前超过 有线用户数量! 计算机网络: 笔记本, 掌上电脑, PDA等可联网设备提供了随时在线的网络接入功能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挑战 无线 移动 Chapter 6: 无线和移动网络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LAN (“wi-fi”) 6.4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e.g., GSM) 移动 6.5原理: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移动 IP 6.7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6.8移动性和高层协议 6.9总结 Chapter 6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 无线主机 • 笔记本, PDA, IP 电话 • 运行应用程序 • 可能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 无线不一定意味着移动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的基本构成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 基站 • 通常与有线网络连接 • 中继 – 负责转发有线网络与其辖区内无线设备之间交换的数据包 • 例., 基站、接入点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的基本构成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5.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的基本构成 无线链路 • 用于连接无线设备和基站 • 也可用于骨干链路 • 链路访问需要使用多路访问协议 • 具有多种数据传输速率, 多种传输距离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6. 室外 50 – 200m 室外中距离 200m – 4Km 室外长距离 5Km – 20Km 市内 10 – 30m 几种无线网络标准的链路特性 54 Mbps 802.11{a,g} 5-11 Mbps .11 p-to-p link 802.11b 1 Mbps 802.15 3G 384 Kbps UMTS/WCDMA, CDMA2000 2G 56 Kbps IS-95 CDMA, GSM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7. 基础设施模式 • 基站把移动设备联入有线网络 • 切换: 移动设备改变连接的基站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的基本构成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8. 无线网络的基本构成 Ad hoc 模式 • 没有基站 • 节点A只能给A覆盖范围内的其它节点传输数据 • 所有节点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 路由算法由节点负责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9. 无线链路的特性 与有线链路的区别 …. • 信号衰减:无线信号传播时信号强度会衰减 (路径衰减) • 信号干扰:标准化的无线网络频率 (例., 2.4 GHz) 被多种设备共享会形成干扰 (例., 电话、微波炉),环境中的电磁干扰(例发动机) • 多径传播:无线信号的一部分受物体和地表反射,走的路径长度不同 ,导致到达接收方的信号相互干扰 …. 以上特性使得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即使是点到点的链路也需要做较多的工作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0. B A C C C’s signal strength A’s signal strength B A space 无线网络特性 多个无线设备发送方和接收方 造成了一些额外的问题 (不仅仅是多路访问的问题): 隐藏站问题 • B, A hear each other • B, C hear each other • A, C can not hear each other 这意味着 A, C 同时向B传输数据时会相互干扰 信号衰减: • B, A hear each other • B, C hear each other • A, C can not hear each other 在 B处会造成干扰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1. 码分多路访问协议 (CDMA) • 用于几种无线广播链路标准 (蜂窝, 卫星等) • 每个用户具有唯一的 “码字”; 也就是在码空间划分 • 所有用户使用相同的频率, 但每个用户具有独享的“码片”序列 (码字) 来编码数据 • 编码后的信号= (原始信号) X (码片序列) • 解码:编码后的信号与码片序列的内积 • 允许多个用户“共存” 并在具有最小干扰条件下同时传输 (如果码字正交)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2. d0 = 1 1 1 1 1 1 1 d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M Di = SZi,m.cm m=1 M d0 = 1 d1 = -1 CDMA 编码/解码 信道输出 Zi,m Zi,m= di.cm 数据比特 发送方 slot 0 channel output slot 1 channel output 码字 slot 1 slot 0 接收方输入 slot 0 channel output slot 1 channel output code 接收方 slot 1 slot 0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3. CDMA: 两个发送方同时发送数据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4.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LAN (“wi-fi”) 6.4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e.g., GSM) 移动 6.5原理: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移动 IP 6.7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6.8移动性和高层协议 6.9总结 Chapter 6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5. 802.11b 2.4-5 GHz 自由使用频段 传输速率可达 11 Mbps 物理层:直接序列扩展频谱 (DSSS) 通常使用基础设施模式 应用模式 802.11a 5-6 GHz 范围 传输速率可达 54 Mbps 802.11g 2.4-5 GHz 范围 传输速率可达 54 Mbps 使用 CSMA/CA 完成多路访问 可以使用基础设施模式和ad-hoc模式 IEEE 802.11 无线LAN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6. AP AP Internet 802.11 LAN 体系结构 • 无线主机与基站通信 • 基站 = 接入点 (AP) • 基础设施模式下基本服务集合 (BSS) (aka “单元”) 包含: • 无线主机 • 接入点 (AP): 基站 • ad hoc 模式: 只有主机 hub, switch or router BSS 1 BSS 2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7. 802.11: 信道、关联 • 802.11b: 2.4GHz-2.485GHz 频段划分为11个信道 • AP 管理该 AP的信道选择 • 可能会干扰: 相邻的AP可能会选择相同的信道! • 主机: 必须关联到某个AP • 扫描信道, 监听信标帧以获得AP的名字 (SSID)和MAC地址 • 选择某个AP来关联 • 关联过程中可能会执行认证 [Chapter 8] • 典型情况下可以执行 DHCP 获得该AP所在子网中的一个IP地址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8. B A C C C’s signal strength A’s signal strength B A space IEEE 802.11: 多路访问 • 避免碰撞: 避免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传输数据2+ • 802.11: CSMA – 在传输数据之前监听 • 其它节点不允许干扰将要或者正在进行的传输 • 802.11: 没有碰撞 检测! • 隐藏站问题 • 暴露站问题 • 目标: 避免拥塞: CSMA/C(ollision)A(voidance)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19. DIFS data SIFS ACK IEEE 802.11 MAC 协议: CSMA/CA 802.11 发送方 1 如果在DIFS(分布帧间)间隔内监听到信道空闲则传输整个帧(没有碰撞检测) 2 如果监听到信道繁忙 1)选择一个随机回退时间作为定时器初值 2)在信道空闲时定时器递减 3)定时器过期的时候重新发送 4)如果收不到ACK, 增加随机回退的时间间隔, 重复2) 802.11 接收方 - 如果一帧完好接收 在SIFS(短帧间)间隔之后返回ACK sender receiver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0. 避免碰撞 (more) idea:允许发送方预定信道 ,而不是简单的随机发送数据帧: 这样可以避免长的数据帧的碰撞 • 发送方首先基于CSMA发送 小的 request-to-send (RTS) 分组给基站 • RTS帧可能依旧与其它的短帧碰撞 • BS广播 clear-to-send CTS 作为RTS的响应 • RTS 被相关站点接收 • 发送方发送数据帧 • 其它站点推迟传输 通过使用小的预定数据包 达到了避免数据帧碰撞!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1. RTS(B) RTS(A) reservation collision RTS(A) CTS(A) CTS(A) DATA (A) ACK(A) ACK(A) 避免碰撞: RTS-CTS 交换 B A AP defer time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2. 6 4 2 2 6 6 6 2 0 - 2312 frame control duration address 1 address 2 address 3 address 4 payload CRC seq control 802.11 帧: 寻址 Address 4:只用于Ad hoc模式 Address 1:接收此帧的 无线主机或者AP的 MAC地址 Address 3: AP所连接的路由器接口的MAC 地址 这里仅是一种特例;四个地址域的含义取决于帧控字段的To DS和From DS域 Address 2:发送此帧的 无线主机或者AP的 MAC地址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3. router AP Internet R1 MAC addr AP MAC addr source address dest. address 802.3frame AP MAC addr H1 MAC addr R1 MAC addr address 3 address 2 address 1 802.11 frame 802.11 帧: 寻址 H1 R1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4. 6 4 2 2 6 6 6 2 0 - 2312 frame control duration address 1 address 2 address 3 address 4 payload CRC seq control 2 2 4 1 1 1 1 1 1 1 1 Protocol version Type Subtype To AP From AP More frag Retry Power mgt More data WEP Rsvd 802.11 帧: more frame seq # (for reliable ARQ) duration of reserved transmission time (RTS/CTS) frame type (RTS, CTS, ACK, data)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5. H1 依旧在相同的IP子网中: IP地址可以不变 交换机: 哪一台AP与移动主机关联? 自学习 (Ch. 5): 交换机会看到来自H1的帧,并记录哪一条交换机线路可以到达 router 802.11: 同一子网内的移动性 hub or switch BBS 1 AP 1 AP 2 H1 BBS 2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6. P P P P P M M Master device Slave device Parked device (inactive) S S S S 802.15: 个域网 • 小于10米范围内的网络 • 取代电缆 (鼠标, 键盘, 耳机) • ad hoc: 没有基础设施 • 主/从: • 从属设备请求发送许可 • 主设备授权请求 • 802.15: 由蓝牙规范演化而来 • 2.4-2.5 GHz 无限频段 • 最大传输速率 721 kbps radius of coverage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7.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LAN (“wi-fi”) 6.4 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e.g., GSM) 移动 6.5原理: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移动 IP 6.7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6.8移动性和高层协议 6.9总结 Chapter 6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8. 连接各小单元到广域网络 • 管理呼叫的建立和拆除 (more later!) • 处理移动性 (more later!)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 覆盖一小块地理区域 • 基站(BS) 作用与接入点类似 • 移动用户通过BS接入网络 • 空中接口:在移动设备和BS之间的物理和链路层协议 PSTN和因特网 单元 MSC wired network 蜂窝网络的组成要素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29. time slots frequency bands 蜂窝网: 第一跳 存在两种技术来分割移动用户到基站所用的频谱资源 • 混合FDMA/TDMA:把频谱分成不同的频段, 把每一个频段按照时槽划分 • CDMA:码分多路访问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0. 蜂窝系统的标准: 简介 2G systems:语音信道 • IS-136 TDMA: 混合 FDMA/TDMA (北美) •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混合 FDMA/TDMA • 应用广泛 • IS-95 CDMA: 码分多路访问 TDMA/FDMA CDMA-2000 EDGE GPRS UMTS Don’t drown in a bowl of alphabet soup: use this O or reference only IS-95 IS-136 GSM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1. 蜂窝系统的标准: 简介 2.5 G 系统:语音和数据信道 • 用于等不及3G服务的人: 属于2G 扩展 •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 演化自 GSM • 数据在多个可得信道上发送 (if available) •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 (EDGE) • 演化自 GSM, 使用增强的调制解调模块 • 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384K • CDMA-2000 (阶段1) • 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44K • 演化自 IS-95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2. 蜂窝系统的标准: 简介 3G systems:语音/数据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UMTS) • GSM 的下一代, 使用了 CDMA技术 • CDMA-2000 …..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cellular topics due to mobility (stay tuned for details)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3.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LAN (“wi-fi”) 6.4 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e.g., GSM) 移动 6.5 原理: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移动 IP 6.7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6.8移动性和高层协议 6.9总结 Chapter 6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4. 没有移动性 高移动性 移动性? • 移动性从网络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无线移动用户, 使用固定的接入点 移动用户, 在多个接入点覆盖区移动,同时保持连接 (比如移动电话) 移动户用, 使用DHCP协议多次接入网络.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5. 移动性: 相关词汇 家网:移动设备(用户)的永久“住所” 本地代理: 当移动设备离开家网后,代表移动设备执行移动性相关功能的实体 广域网 永久地址:移动设备在家网的地址,永远可以使用该地址找到移动设备例., 128.119.40.186 通信实体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6. 移动性: 相关词汇 永久地址:保持不变 (例., 128.119.40.186) 访问网络:移动设备当前到达的网络(例., 79.129.13/24) 访问地址:访问网络中的有效地址(可能是外地代理的IP地址或者分配给移动主机的临时地址). (例., 79,129.13.2) 广域网 外地代理: 访问网络中代表移动设备执行移动相关功能的实体 通信实体: 试图与移动设备通信的实体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7. 你如何联系漂泊的朋友呢? • 寻找所有的电话本? • 求助于其父母? • 期望朋友主动告诉你他当前的位置? Alice在哪里呢? 你的一位朋友身若浮萍, 你改怎么找到他呢?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8. 移动性: 解决方法 • 求助于路由系统: 路由器通过普通的路由表交换公开移动设备在家网的永久地址. • 路由表此时可以指出每一个移动设备的位置 • 终端系统不需要改变 • 求助于终端系统: • 间接路由:通信实体通信数据首先到达本地代理,然后由本地代理交给移动设备 • 直接路由:通信实体获得移动设备的访问地址,直接与移动设备通信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39. 移动性: 解决方法 • 求助于路由系统: 路由器通过普通的路由表交换公开移动设备在家网的永久地址. • 路由表此时可以指出每一个移动设备的位置 • 终端系统不需要改变 • 求助于终端系统: • 间接路由:通信实体通信数据首先到达本地代理,然后由本地代理交给移动设备 • 直接路由:通信实体获得移动设备的访问地址,直接与移动设备通信 对于数量巨大的移动用户而言,该方案的扩展性不好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0. 移动设备在接入访问网络时联系外地代理 外地代理联系本地代理: “有你的一个移动设备在我这里” 1 2 移动性: 注册 访问网络 家网 结果: • 外地代理知道了移动设备的存在 • 家网知道了移动设备的位置 广域网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1. 外地代理接收分组,转发给移动主机 家网本地代理截获该分组,转发给外地代理 通信实体使用移动主机的永久地址发送分组到家网 移动主机直接和通信实体通信 3 2 4 1 间接路由的移动性 访问网络 家网 广域网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2. 间接路由: 评注 • 移动用户涉及两个地址: • 永久地址:用于通信实体 (移动主机的位置对于通信实体是透明的) • 访问地址:用于本地代理转发分组给移动主机 • 外地代理的功能可以由移动代理自己承担 • 三角路由:通信实体-家网-移动主机 • 当通信实体和移动 主机在同一个网络时 低效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3. 间接路由: 在网络间移动 • 假设移动用户移动到了另外一个网络 • 移动用户与一个新的外地代理注册 • 新的外地代理与家网注册 • 家网更新移动用户的访问地址 • 分组依旧能够转发给移动主机 (但是使用了新的访问地址) • 移动性, 在网络间移动是透明的: 意味着正在进行的连接不会断线!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4. 外地代理接收分组,转发给移动主机 移动主机直接与通信实体通信 4 2 4 1 3 使用直接路由 通信实体转发给外地代理 访问网络 家网 wide area network 通信实体请求并获得移动主机的访问地址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5. 使用直接路由: 评注 • 克服了三角路由问题 • 对于通信实体,其位置不是透明的:通信实体必须从家网获得访问地址 • 在移动用户改变访问网络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6. 1 2 4 3 5 在直接路由中实现透明性 • 锚外部代理: 在会话开始时访问网络中的FA • 此次会话中的数据首先路由到锚外部代理 • 移动设备移动后: 新的FA负责把数据从锚FA那里提取过来 会话开始时移动主机所在的外部代理 锚外地代理 wide area network new foreign network correspondent agent new foreign agent correspondent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7. 6.1 介绍 无线 6.2 无线链路的特性 CDMA 6.3 IEEE 802.11 无线LAN (“wi-fi”) 6.4 蜂窝网络接入因特网 基础架构 标准(e.g., GSM) 移动 6.5 原理: 移动主机的寻址和路由 6.6 移动 IP 6.7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6.8移动性和高层协议 6.9总结 Chapter 6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8. 移动IP • RFC 3220 • 基本原理部分已经介绍: • 本地代理, 外部代理, 外部代理注册, 访问地址, 封装 (在一个分组中封装另外一个分组) • RFC中主要涉及三个模块: • 间接路由 • 代理发现 • 注册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49. 外部代理到移动主机的分组 本地代理给外地代理发送的分组: 分组封装 dest: 128.119.40.186 dest: 128.119.40.186 dest: 128.119.40.186 通信实体发送的分组 dest: 79.129.13.2 移动IP: 间接路由 永久地址: 128.119.40.186 访问地址: 79.129.13.2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50. 移动IP: 代理发现 • 代理通告播:外地/本地 代理通过广播ICMP消息通告其提供的代理服务 (类型域 = 9) • 代理请求:移动主机主动发送请求报文来联系代理(ICMP类型10) H,F bits: 本地代理服务 和/或 外地代理服务 R bit: 是否需要注册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