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Ch 6. 建構技術成本

Ch 6. 建構技術成本. 本章摘要. 技術成本是由技術者所計算出之預估成本(一般只針對工廠的製造成本),主要是考慮現在不久的將來所要付出的成本。技術成本的應用,主要是建構成本企劃中的目標成本,來評估企業獲取合理利潤的可能性。 傳統的成本觀念是由營運或活動結果而計算出成本,經由會計部門整理、掌握及預測所得的成本,再交由現場作業部門控制,容易因為成本產生單位對成本產生過程的不了解,而被迫接受目標成本,無法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mil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Ch 6. 建構技術成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 6. 建構技術成本

  2. 本章摘要 • 技術成本是由技術者所計算出之預估成本(一般只針對工廠的製造成本),主要是考慮現在不久的將來所要付出的成本。技術成本的應用,主要是建構成本企劃中的目標成本,來評估企業獲取合理利潤的可能性。 • 傳統的成本觀念是由營運或活動結果而計算出成本,經由會計部門整理、掌握及預測所得的成本,再交由現場作業部門控制,容易因為成本產生單位對成本產生過程的不了解,而被迫接受目標成本,無法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 技術成本是以技術者的立場預估的製造成本,可以增加現場人員對成本的負責度及掌控度,期望能建立一份財務的健康診斷書而非死亡證明書。本書以REFA理論為基礎建構技術成本分析模式,可以作為成本計算的基本架構,而計算的實際資料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狗腿咖啡館提供,藉此檢驗此一模式在流通業的適用性。 • 成本項目的預測可以分成宏觀性與微觀性兩大類,主要用來估算各成本項目與技術成本的相關性,進一步推導出迴歸方程式以供分析者參考。 • 根據技術成本而訂定的目標成本,再經過一個生產週期的試行,便可得知此目標成本是否可以達成。接下來透過SDCA循環,修正原先的標準成本成為新的標準成本,執行單位必需以此要領繼續執行實際作業以確保改善不會退轉。 • 總之,在成本企劃階段,根據技術成本而訂定目標成本、制定標準成本,事後再以實際成本跟標準成本、目標成本比較,確認成本維持與成本改善的效果,這是技術成本建構的目標與方向。

  3. 授課大綱 • 基本概念 • 何謂技術成本 • 技術成本之展開 • 標準成本導入 • 問題與討論

  4. 基本概念(1) • 為了應付產業間削價競爭及消費者降價的壓力,使得成本管理的需求與日俱增。其中,成本企劃為成本管理的首要活動,亦是展開成本維持與抑減的源頭。 • 傳統的成本觀念是由營運或活動結果而計算出成本,經由會計部門整理、掌握及預測所得的成本,再交由現場作業部門控制,容易因為成本產生單位對成本產生過程的不了解,而被迫接受目標成本,無法達到成本管理的目標。 • 技術成本主要用以預估製造成本並以技術者的角度建構成本來增加成本的負責度及掌控度,期望能建立一份財務的健康診斷書(health diagnosis report)而非死亡證明書(dead diagnosis report)。 • 成本企劃(cost planning)是由技術者運用各種專業技巧,估計自己所設計的零件或製品能以多少製造成本完成的活動。技術成本主要用以預估製造成本並以技術者的角度建構成本;而技術資料在成本預估制度上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5. 基本概念(2) • 事前評估與計算所需的基本資料是技術成本的基礎,舉凡有關作業現場內使用到的生產材料、機器設備及人工等資料,經過有系統的整理所得出整體性的資料稱為技術資料。 • 工廠每年配合年度預算的作業都需訂定或更新的技術資料,以做為廠內相關部門使用之參考或作為標準。 • 每年訂定的技術資料,不僅依據現狀的技術水準做為成本預估的標準,它同時融合工廠未來改善方向目標的設定值,以做為工廠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之準則。 • 成本預估之目的,在事前計算出每項產品或元件的標準生產成本(Factory Standard Price; FSP),而計算的成本結構主要包括耗用量(如材料使用量、機器加工時間、人工小時等)與單價(如材料單價、工時率)兩大類,簡言之,耗用量乘以單價等於成本。 • 技術資料所記載的生產標準資料,幾乎涵蓋所有生產材料、機器設備、人力等與耗用量有關的數字,若能事先訂定好年度完整的技術資料,將有助於年度成本預估工作之進行。 • 技術資料與成本預估兩者存在密切之關係。從年度預算的角度來看,訂定技術資料與成本預估有先後次序之關係。

  6. 技術資料的用途 • 做為工作研究、工作改善之依據 • 計算產品別技術成本 • 預估工廠之人力、機器與其他成本控制要項之需求 • 做為生產計劃與產能擴充根據 • 工程設計、產品開發之參考 • 建立獎工制度之基礎

  7. 何謂技術成本(1) • 定義 • Technical Cost • 由技術者所計算出之預估成本或製造成本,主要是考慮現在不久的將來所要付出的成本 (石松康男,1987 ) • 構面 • 變動費用 • 附加加工費 • 加工費 • 剩餘共通費

  8. 何謂技術成本(2) • 技術成本可作為成本企劃中的目標成本且以技術者的角度計算所得之事前成本,而非由財務會計人員以盤點結帳方式得出的事後成本。 • 工廠或運籌中心事前建構技術成本,才能掌控成本管理的第一步,真正完成成本企劃的工作。 • 建構技術成本的關鍵在於技術資料與展開架構。建立精確而完整的技術資料庫,輔以合理而精密的計算方法,才能正確計算技術成本,作為成本企劃之用。 • 根據最新而正確的技術資料庫中的相關資料,再以REFA的模式建立技術成本。再經層別出與設備或是作業度等相關變化所得出的估計式後乘上時間額率,便可以預估出產品或服務的目標成本。

  9. 何謂技術成本(3) • 由於製程的不同或改變,可將製程分成標準製程與客製化製程兩大類,使目標成本的估算更有彈性不會因製程的變動而使成本的估算繁瑣而沒有效率。 • 以REFA模式為基本的理論架構,藉由技術資料的引進,改良了傳統以均攤成本項目的數量基礎成本制度的缺點,更將攤派的原則公式化。且可以系統化的展開於技術資料中,發展出技術成本架構。 • 除了改善了石松康男以過往經驗攤派技術成本的方式之外,讓不懂成本的技術者可以輕易的預估製造成本,避免完全由會計部門主導成本而被迫接受不合理要求的困境。 • 將計算技術成本所需的費用依REFA模式及技術資料估算出來後,再透過時間額率,便可以計算出產品的技術成本

  10. 技術成本架構: REFA模式之應用 表6.1

  11. 技術成本之展開(1) • 技術成本的建構是依據技術資料的設定,再轉換成成本的方式呈現。 • 技術資料的建構是依據年度營運計劃而來,一但將目標成本以技術資料展現後,只要能確實按照計劃來努力,一定可以達到營運目標。 • 若是不幸無法完成目標,也可以透過技術成本的分析來瞭解失敗的項目為何,以便再下一次改善對策。 • 技術資料設定完成後,再配合其他相關成本的預測資訊,就可以一一將每一產品的個別技術成本計算出來。

  12. 技術成本之展開(2) • 技術成本的建構是依據技術資料的設定,再轉換成成本的方式呈現。 • 技術資料的建構是依據年度營運計劃而來,一但將目標成本以技術資料展現後,只要能確實按照計劃來努力,一定可以達到營運目標。 • 若是不幸無法完成目標,也可以透過技術成本的分析來瞭解失敗的項目為何,以便再下一次改善對策。 • 技術資料設定完成後,再配合其他相關成本的預測資訊,就可以一一將每一產品的個別技術成本計算出來。 • 成本的建構可以依據歷史資料來當作預測的資料。而解析的資料就可以依解析完所得之資料為預估的輸入值。以預測的方式來說可以分成宏觀性與微觀性兩大類。

  13. 技術成本估算表 表6.2

  14. 標準成本導入 • 標準 • 設定標準時應注意事項 • 標準成本 • 標準成本之運用 • 標準成本產生之流程 • 各種成本之比較

  15. 標準 • 當標準越難達到,表示預算越緊。若能透過不斷的溝通,使員工受到適當的激勵而力求進步,則較緊的標準會有正面的效果。 • 在技術資料的設定中,工業工程師在與相關單位討論積極可行的改善方案時,除了完成預算的目標之外,另一個主要的目的是凝聚共識。 • 若是大家沒有一個正向的想法與共識,則此項挑戰常常會以「數字遊戲」的方式收場。 • 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和羅賓.庫伯(Robin Cooper)於「成本與效應」(cost & effect)的書中談到,預算控制實務中,目標成本對應到實際績效之際,常有為了績效而刻意放大預算金額的疑慮。其實,所有的組織永遠有難臻完美境界之憾,此一現象應該是組織設計與企業文化是否健康的問題。 • John G. Burch認為標準可以區分為理論標準與實際標準兩種。

  16. 設定標準時應注意事項 • 小心選擇原料的價格及品質基礎。 • 廣泛地研究和評估所有的作業。 • 對各項設備和生產設施進行工程研究。

  17. 標準成本 • 標準成本是每製造一單位成本所需投入各項資源的預計成本。換言之,標準價格乘以標準數量即是標準成本。

  18. 標準成本之運用 • 利用標準成本讓成本管理成本中心管理者達到決策目標及有助於規劃、控制與評估的決策功能。 • 在績效評估方面,標準成本為衡量成本是否超支的標竿。藉著計算每一項製造或服務所投入的價格和用量,將差異回報給適當的管理者。 • 標準成本運用時也有超出成本管理意料之外的的效益。利潤中心的管理者若是能知道產品的標準成本將有助於訂定售價並達到目標利潤的要求。

  19. 標準成本產生之流程 圖6.3 差異 分析 與再 改善 提出 改善 計畫 目標 成本 估算 不佳 否 與實績 成本比較 達到 估算目 標成本 良好 是 目標 成本 = 標準 成本 設定 技術 資料 執行 改善 方案 轉換為技術成本

  20. 標 成 本 實 績 成 本 標 準 成 本 差 異 分 析 成 本 改 善 成 本 企 畫 技 術 成 本 各種成本之比較 圖6.4

  21. 問題與討論 1.何謂技術成本? 2.何謂變動費用?何謂附加加工費?何謂加工費?何謂剩餘共通費? 3.技術成本與技術資料的相關性為何? 4.請簡述技術成本之展開要領 5.何謂標準? 6.說明標準成本產生之流程 7.公司如何導入標準成本? 8. 有人認為: 標準成本是多餘的, 而且不須透過標準成本來維持改善後的標準。你認為如何? 9. 實績成本、標準成本、目標成本與技術成本之關係為何?

  22. The End 運籌帷幄 成本優先 觀念與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