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第 17 章 平行策略

第 17 章 平行策略. 效能改善的兩個基本技術. 平行策略 和管線技術 . 平行電腦. 多個硬體複本 可以同時運作 遍及電腦結構的各種階層內部 結構師會盡量把平行的基本技術運用在系統上,發展出完全由平行策略所控制的電腦結構,稱為平行電腦 。. 平行特性. 微觀 vs 巨觀. 平行策略是如此地普遍,幾乎所有的電腦系統都具有某些型式的平行硬體,我們常使用微觀平行來描述:那些確實具備平行能力,但隱藏不易看見的結構。 . 微觀平行範例. ALU 執行整數算術 比如: 32 位元的互斥或閘運算 暫存器 通用暫存器可處理多重位元 實體記憶體

sonnag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17 章 平行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7 章平行策略

  2. 效能改善的兩個基本技術 • 平行策略 • 和管線技術

  3. 平行電腦 • 多個硬體複本 • 可以同時運作 • 遍及電腦結構的各種階層內部 • 結構師會盡量把平行的基本技術運用在系統上,發展出完全由平行策略所控制的電腦結構,稱為平行電腦 。

  4. 平行特性

  5. 微觀 vs 巨觀 平行策略是如此地普遍,幾乎所有的電腦系統都具有某些型式的平行硬體,我們常使用微觀平行來描述:那些確實具備平行能力,但隱藏不易看見的結構。

  6. 微觀平行範例 • ALU • 執行整數算術 • 比如:32位元的互斥或閘運算 • 暫存器 • 通用暫存器可處理多重位元 • 實體記憶體 • 比如:64位元的字組記憶體系統 • 平行匯流排結構 • 典型32位元或64位元寬的匯流排

  7. 巨觀平行範例 • 多重相同處理器: • 比如:雙處理器的PC • 兩個平行CPU效能依賴作業系統 • 作業系統負責程式碼的最佳化控制 • 多重相異處理器: • 特殊的協同處理器 • 比如,高速影像電腦可以連接四個顯示器,一個顯示器使用一個特殊的影像處理器,來進行控制。

  8. 對稱 vs 非對稱 • 對稱平行 • 多個相同元件同時存在的系統 • 比如,雙處理器PC • 非對稱平行 • 多個同時運作、但功能各不相同的元件 • 比如,影像協同處理器和數學協同處理器都是非對稱平行。

  9. 細紋 vs 粗紋 • 細紋平行 • 以個別的指令或資料為單位 • 比如,影像處理器使用16個平行硬體單元,來更新16個位元組。 • 粗紋平行 • 以程式或大型區塊資料為單位 • 比如,雙處理器PC使用一個處理器來列印文件,另一個可能正在編輯電子郵件訊息。

  10. 顯性 vs 隱性 • 隱性平行 • 硬體會自動地處理平行策略,毋需任何程式設計師動手來啟始或控制。 • 顯性平行 • 需要程式設計師來控制每一個平行單元的執行動作,稱為顯性平行。

  11. 平行結構 • 系統最主要的特性就在於平行結構。 • 平行處理器數量應該達一定的規模 • 比如:具有32個或64000個處理器的電腦。 • 把二個處理器加入PC,雖然也是平行策略,但習慣上稱為雙處理器電腦。 • 加入四個處理器的PC,被稱為四處理器電腦。

  12. 平行結構分類(Flynn分類法)

  13. SISD(單一指令單一資料流) • SISD描述無法支援巨集平行的結構 • 沒有平行的結構 • 又稱為順序結構、或單一處理器結構 • 傳統的范紐曼結構就是SISD • SISD最重要的特徵: • 順序執行指令,一次只執行一個指令,每個指令只能處理單一資料項目。

  14. SIMD(單一指令多重資料流) • SIMD每一個指令雖然只能指定單一運算動作(比如:整數加法),但可以要求多個資料項目同時動作。 • SIMD電腦必須具有充足的硬體,才有能力同時處理多筆資料 。

  15. 向量處理器 • SIMD結構對某些數值需要相同的運算,有很好的工作效率。 • SIMD結構又稱為向量處理器或陣列處理器。 • SIMD結構常用於某些科學應用程式,處理向量數學、陣列計算或一組數值的浮點運算。

  16. 傳統電腦的正規化

  17. 向量電腦的正規化 • 如果陣列大小沒有超過平行硬體的大小,則底層硬體可以同時執行陣列上所有數值的算術運算。 • 如下: • V ← V×Q; • 如果陣列大小超過平行硬體的容量,就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運算動作。

  18. 影像處理器 • 典型的影像硬體使用順序位元組,來儲存螢幕每一個像素的數值。 • 如果想要移動一個正方形視窗,則軟體必須拷貝某個區域位置的等效視窗位元組到另一個位置,一次一個位置,慢慢移動整個視窗。 • 在SIMD結構中,程式設計師可以發佈一個複製命令,讓SIMD底層硬體會平行複製多重位元組,效率更快。

  19. MIMD(多重指令多重資料流) • 描述平行結構內的每一個處理器,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各自獨立地執行計算。 • MIMD電腦允許程式設計師控制處理器,讓處理器各自執行獨立程式。

  20. SMP(對稱多重處理器) • 最知名的MIMD就是SMP電腦結構。 • 典型的SMP設計具有N個相同的處理器,具有相同的指令集、時脈速率、記憶體、以及外部設備,但可以各自執行程式。 • 比如: • Carnegie Mellon大學的C.mmp原型機 • Sequent公司(現為IBM所有)建立的SMP • Encore公司的Multimax SMP

  21. SMP架構圖

  22. AMP(非對稱多重處理器) • 另一種替代SMP設計的方法稱為AMP • AMP包含N個處理器,可在同一時間運作,但是不一定採用相同處理器。 • AMP設計常用於特定的任務 • 比如,使用處理器來管理磁碟儲存設備。 • 使用處理器來最佳化影像的顯示任務。

  23. AMP結構 • AMP結構遵循主僕方法 • 主處理器:一個(或一組)處理器控制整體執行(負責最佳化整體控制) • 僕處理器:引入其它的處理器,處理其它的輔助功能,像是算術計算或I/O。

  24. AMP結構範例 • 數學協同處理器 • 快速計算浮點數的特殊晶片 • 浮點數計算速度遠比CPU快速 • I/O處理器: • I/O使用一個專用的可程式處理器 • 可高速處理外部I/O(不影響CPU速度) • CPU會下載程式到I/O處理器 • I/O處理器負責所有的I/O細節

  25. I/O處理器 • 比如 • IBM大型主機使用一種稱為通道的可程式I/O處理器。 • CDC結構使用週邊處理器(簡稱PP)來處理I/O動作。

  26. 多重處理器結構的挑戰 • 多重處理器結構似乎比單一處理器結構有更好的效能。 • 不幸的是,有三個主要的挑戰: • 通訊 • 協調 • 競爭

  27. 通訊 • 電腦的通訊機制: • 處理數目龐大的處理器之間的通訊 • 負責處理器與其它元件之間的通訊 • 有可能造成通訊瓶頸。

  28. 協調 • 協調機制讓平行結構內部的處理器可以一起工作。 • 非對稱設計要使用主處理器,負責協調所有程序。 • 某些對稱設計可以使用主僕架構或者分散式協調機制。

  29. 競爭 • 當多個處理器同時存取一個資源時,稱為資源競爭。 • 資源競爭會造成平行結構相當大的挑戰,隨著處理器數目的增加,相關的競爭也會跟著增加。

  30. 多重處理器的效能瓶頸 • 在多重處理器環境下,最多只能有一個處理器執行作業系統,其它處理器必須等待。 • 記憶體競爭 • 同時存取記憶體必須使用多埠記憶體 • 多個處理器多個快取,可能出現快取不一致的問題。 • I/O束縛 • 從I/O設備取出資料,耗費時間。 • 一味增強計算能力,也無法降低整體執行時間。

  31. 速度提昇比定義 • 速度提昇比= • 其中, 是單一處理器的執行時間 • 則是多重處理器的執行時間 • 理想情況:處理器數量與速度提昇呈現線性增加的現象。

  32. 理想和實際的速度提昇比

  33. 速度提昇比的結論 以一般的計算而言,把更多的處理器加入多重處理器系統,反而可能導致新的額外負荷,降低整體效能的表現。

  34. 對程式設計師的影響 撰寫多重處理器的程式碼,當然會比單一處理器的程式碼要複雜。

  35. 鎖定的需求 • 假設雙處理器的環境下,使用一個共用變數x來儲存計數值,如下敘述: x = x + 1 • 翻譯成等效的機器指令,如下:

  36. 平行存取的問題 • 如果有兩個處理器幾乎在同一時間都想遞增x,結果x數值可能遞增1,而不是遞增2。

  37. 硬體鎖定 • 多重處理器使用硬體提供鎖定功能: • 將每一個共用變數加入一個鎖,確保其它處理器無法再對這個變數進行更改。 • 比如:變數x使用17號鎖,程式設計師要對變數x進行更新,必須先取得17號鎖。 • 一種互斥觀念。

  38. 硬體鎖定範例

  39. 平行電腦的規劃 • 隱性平行策略 • 會比顯性平行策略更容易規劃 • 相關的硬體會自動地複製相同的程式 • 顯性平行策略 • 程式設計師必須規劃每一個不同的硬體單元,啟動這些硬體。 • 程式碼必須使用鎖,來預防干擾。

  40. 平行電腦的規劃重點 站在程式設計的觀點來看,規劃顯性平行系統會比規劃隱形平行系統要來得複雜。

  41. 對稱和非對稱多重處理器的規劃 • 多重處理器會帶給程式設計師困擾。 • 對稱多重處理器會比非對稱多重處理器更容易規劃程式,有四個主要的原因: • 都是相同的處理器,具有相同的指令集。 • 都是對稱的設計。 • 都操作在相同的速度。 • 程式或資料數值容易移植。

  42. 平行備份硬體 • 備份硬體類似平行硬體 • 平行和備份硬體之間的差異在於: • 備份硬體會執行相同的運算動作,應該會得到相同的資料。 • 平行硬體則執行不同的運算動作,得到的結果與其它硬體不一定有關。 • 備份硬體的重點在於: • 驗證計算的正確性。 • 如果硬體錯誤,可使用備份硬體代替。

  43. 分散式電腦 • 緊密耦合結構 • 把所有的平行硬體單元都置放在相同的電腦內部 • 寬鬆耦合結構 • 分散式結構 • 通常必須藉由電腦網路,來進行與其它電腦的連繫,每一部電腦都可以獨立作業,進行彼此之間的溝通。

  44. 叢集電腦 • 分散式系統的特例就是網路叢集,或稱為叢集電腦。 • 叢集問題最好經得起分割,比如: • 如果叢集具有N部電腦,資料會被分割成N部分,每個部分會送到其中一部電腦獨立運算; • 等到所有電腦結束計算後,收集這些結果,並且產生最後的輸出。

  45. 網格計算 • 網格結構把問題分割成多個小塊,使用網際網路傳送到各個電腦,每個電腦各自執行,並傳回結果。 • 網格計算常用於大型的科學應用,有兩個原因: • 網格可以降低科學應用的執行時間。 • 矩陣容易切割成多個小塊,利於計算。

  46. 結論 • 平行策略是最佳化效能的基本技術 • 顯性平行結構可讓程式設計師控制平行能力 • 隱性平行結構會自動處理平行策略 • 一般的傳統電腦屬於SISD結構 • SIMD結構允許單一指令來處理陣列資料 • MIMD結構 • 使用多個獨立處理器,同時執行不同的程式。 • SMP(對稱多重處理器) • AMP(非對稱多重處理器)

  47. 結論 (Cont.) • 理論上,N個處理器執行速度應該N倍於單一處理器。 • 實際上,受限於記憶體競爭和通訊負荷等因素,因此加入過多的處理器,反而可能降低效能表現。 • 多重處理器必須使用鎖定觀念,來保證共用變數的互斥存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