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五节 前期江户幕府 一、幕藩体制 1600 年关原之战, 1603 年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第五节 前期江户幕府 一、幕藩体制 1600 年关原之战, 1603 年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中央机构:将军之下设大老(临时设最高行政职务)、老中(常设行政最高职务)、若年寄(辅助老中管理武士)三个职位 大目付(监察大名)、目付(监察一般武士) 大番头、小姓组番头、书院番头为军队首领 寺社奉行(管理寺院、僧侣)、勘定奉行(管理幕府直辖领地)、町奉行(管理城市) 地方机构:京都所司代(监督皇室)、城代(管理重要城市)、远国奉行(管理直辖市)、郡代(管理 10 万石以上直辖领地)、代官(管理 10 万石以下直辖领地. 全国共 3000 万石,幕府占其四分之一

zih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节 前期江户幕府 一、幕藩体制 1600 年关原之战, 1603 年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节 前期江户幕府 • 一、幕藩体制 • 1600年关原之战,1603年获征夷大将军称号 • 中央机构:将军之下设大老(临时设最高行政职务)、老中(常设行政最高职务)、若年寄(辅助老中管理武士)三个职位 • 大目付(监察大名)、目付(监察一般武士) • 大番头、小姓组番头、书院番头为军队首领 • 寺社奉行(管理寺院、僧侣)、勘定奉行(管理幕府直辖领地)、町奉行(管理城市) • 地方机构:京都所司代(监督皇室)、城代(管理重要城市)、远国奉行(管理直辖市)、郡代(管理10万石以上直辖领地)、代官(管理10万石以下直辖领地

  2. 全国共3000万石,幕府占其四分之一 • 幕府垄断金银矿山开采、货币铸造 • 控制江户、京都、大阪、长崎、堺工商税金 • 亲藩、谱代居要地,外样偏远,穿插天领 • 亲藩名高无权、谱代地少高权、外样地多无权 • 《一国一城令》、《武家诸法度》 • 在江户及领地间轮流居一年的“参觐交代制” • 诸藩在自己领地内具有相对统治权 • 设藩机构和官职,武士组成家臣团,称藩士 • 《公家众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 • 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 • 少数“秽多”、“非人”等贱民

  3. 幕府最初许可海外贸易,“朱印状” • 西南大名、商人从事东南亚贸易 • 为禁止天主教及垄断对外贸易 • 1635年全面禁止日本人去海外及回国 • 1637年岛原、天草起义 • 1639年禁止葡萄牙人来日 • 1641年将荷兰人集中到长崎出岛 • 明朝拒绝恢复邦交,民间商人集中长崎 • 锁国体制下的四口外交 • 长崎的荷兰及中国民间商人、对马藩的朝鲜 • 萨摩藩的琉球、松前藩的虾夷 • 小区域的日本型华夷秩序

  4. 二、政治经济 • 03年家康任将军,05年让其子秀忠,家天下 • 14年借口钟铭,大阪冬夏之战,灭丰臣秀赖 • 前三代将军为“武力政治”,没收120家封地 • 同年家纲任四代将军,允许养子继承财产 • 1663年颁布《武家诸法度》,禁止殉死 • 1680年纲吉任五代将军,重视农政 • 83年的《武家诸法度》,从弓马到忠孝礼仪 • 建汤岛圣堂,讲授朱子学,巨额开支 • 两大恶政—《怜悯生类令》、铸造劣币 • 六、七代将军任期仅八年,新井白石辅政 • 废《怜悯生类令》,改铸货币,未成 • 1651—1716年为儒教基础上的文治政治

  5. 经济发展 • 农业进步:耕地面积增加一倍,灌溉水车、多种肥料、备中锹及千齿机等农具,桑、茶、棉花、麻、染料等经济作物普及 • 手工业:桐生的蚕丝业、西阵的丝绸业、大阪的酱油业、伊丹的酿酒业、有田的陶瓷业 • 家庭手工业→手工业工场 • 城市人口增加、交通发达、商业兴盛 • 批发商与金融商,鸿池、三井、住友等豪商 • 五代将军恶政的影响:武士贫困(追求奢侈,开支增加;货币经济,克扣奉禄)与农民分化(高地租、经常性灾荒、高利贷侵入农业)

  6. 三、思想文化 1、朱子学 战国末期播磨国禅僧藤原惺窝立朱子学 其门徒林罗山为家康顾问,讲授朱子学 君臣父子尊卑贵贱各有其位,肯定等级 • 2、阳明学 • 中江藤树及其学生熊泽蕃山引入阳明学 • 对朱子学产生怀疑甚至批判,转而研究阳明学 • 批判朱子学知先于行,主张阳明学知行合一 • 3、古学 • 山鹿素行、伊藤仁斋批判朱子学、阳明学 • 荻生徂徕、太宰春台注重实践 • 主张从孔孟原著中寻求真儒学 • 与明、清的“中华”相比,日本为“中朝”

  7. 4、元禄文化 • 1688—1704年的元禄年间 • 政治较为稳定、商品经济发展 • 以富裕的大阪、京都的町人为主 • 豪华、充满活力、现实主义,娱乐成商业 • 松尾芭蕉的俳句,其美学观点是“幽玄闲寂” • 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写实小说) • 说唱艺术人形“净瑠璃” • 融舞蹈、音乐、戏剧、绘画综合艺术歌舞伎 • 以女性、演员、力士为题材木板刻印浮世绘 • 著名建筑有因茶道兴起而建的桂离宫庭园

  8. 古代史主要问题点 • 12、参觐交代(参勤交代) • 镰仓、室町、织丰时代有,江户制度化 • 三代将军家光1635年东西外样大名轮流 • 1642年谱代大名开始,半年 • 常住江户、幕府高官、要塞地区不参觐 • 20万石大名1350人,百万师加贺藩4000 • 平户藩到江户一个半月,加贺藩5亿日元 • 平民回避,御三家跪坐,将军禁止出行 • 文化传播、民族认同意识、商品经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