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第 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Terminology of Toxicology

第 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Terminology of Toxicology. 袁占鹏, Ph.D.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 电话: 6875 9982 ; 139 8612 0848 E-mail: zpyuan@whu.edu.cn. 【 目的要求 】. 掌握毒理学重要概念、剂量 - 反应关系 掌握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 熟悉安全限值指标及意义 了解剂量 - 反应曲线的转换. 【 内容 】.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基本概念 剂量 - 反应关系及曲线 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 安全限期指标及意义.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Terminology of Toxicolog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Terminology of Toxicology 袁占鹏,Ph.D.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 电话:6875 9982;139 8612 0848 E-mail: zpyuan@whu.edu.cn

  2. 【目的要求】 • 掌握毒理学重要概念、剂量-反应关系 • 掌握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 • 熟悉安全限值指标及意义 • 了解剂量-反应曲线的转换

  3. 【内容】 •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基本概念 • 剂量-反应关系及曲线 • 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 • 安全限期指标及意义

  4.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Section 1 Toxicant/Toxin, Toxicity and Toxic Effect

  5. 【内容】 • 毒物及分类 • 毒性及其分级 • 毒作用与分类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毒效应谱 • 靶器官 • 生物标记物

  6. 一、毒物及分类 • 毒物(toxicant / 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外源物质或因素 • 较小剂量 • 干扰正常的生化或生理 • 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 • 甚至危及生命

  7.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remedy. No substance is a poison by itself. It is the dose that makes a substance a poison. Paracelsus(1493-1548) 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适 当的剂量区分决定其为毒物还是药物。 没有物质天生是毒物,是剂量决定其是否 为毒物。

  8. 剂量决定是否为毒物!Dose makes a poison!

  9. 毒物分类 Toxicant Classification • 为什么要分类? 目的: • 种类繁多 • 有助于了解毒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 有助于制定法规 • 有助于管理 • 有助于毒理学研究性物 • 怎么分类?

  10. 毒物分类 • 按毒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分类 •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分类 • 按毒性级别分类 • 按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分类 • 按毒作用性质和部位分类

  11. 按毒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分类 • 工业毒物 • 环境污染物 • 农用化学物 • 嗜好品(日用化学品) • 生物毒素 • 医用药物 • 军事毒物 • 放射性物质,等

  12.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分类 • 按化学结构 • 芳香胺 • 卤代碳氢化学物 • 重金属等 • 按理化性质 • 气体 • 液体 • 粉尘等

  13. 按毒性级别分类 • 剧毒 • 高毒 • 低毒等

  14. 按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分类 • 巯基抑制剂 • 高铁蛋白形成剂 • 还有? • 氧化剂 • 脂质氧化剂等

  15. 按毒作用性质和部位分类 • 按毒作用主要部位 • 肝毒物 • 肾毒物 • 神经毒物等 • 还有那些? • 按毒物生物学效应 • 致癌物 • 致畸物 • 致突变物等 • 区别?

  16. 中毒 (Intoxication) 是指生物体触毒后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或出现的疾病状态 • 急 性:一次或24 h内多次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 • 亚急性:<或=1个月 • 亚慢性: ~ 3个月 • 慢 性: > 6个月

  17. 二、毒性及其分级 • 毒性 • 与之相关联的概念? • 危险度(risk):也称为危险性或风险度 • 归因危险度 • 危害性(hazard) • 安全性(safety)

  18. 毒性(Toxicity) 是外源物/因素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 毒性较高的物质 • ? • 毒性较低的物质 • ?

  19. 危险度(Risk) 是指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终生接触某环境因素引起个体或群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的预期频率 • 特定条件下 • 终生接触 • 发生在哪些情况下? • 预期频率

  20. 归因危险度 • 是指人群接触某因素而发生有害效应的可能频率 • 接触某因素 • 危险度 vs 归因危险度 终身 接触 个体/群体 群体

  21.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是指接触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度的比值

  22. 危害性与安全性 • 危害性(hazard): 是指定性表示外源物/因素对人群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 是指无危险或危险度可为社会接受(即危险度可忽略), 即笼统地指在通常条件下接触的外源物/因素对人体和人群健康不会有毒害作用

  23. 外源物/因素是否对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不仅取决于该物质本身的理化特性和毒性大小,还与接触途径和方式有直接关系

  24. 三、毒作用与分类 毒作用(toxic effect) • 又称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称不良反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 外源物/因素本身 • 或代谢产物 • 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 • 与组织大分子互相作用的结果

  25. 毒作用的分类 • 按毒作用发生的时间分类 • 按毒作用发生部位分类 • 按毒作用损伤的恢复情况分类 • 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26. 毒作用按发生的时间分类 • 急性毒作用(acute toxic effect) • 指短时间内(24h)一次或多次接触外源物/因素后,在短期(2周)内出现的毒作用 • 慢性毒作用(chronic toxic effect) • 指长期甚至终生接触小剂量外源物/因素产生的毒作用 • 迟发性毒作用( delayed toxic effect) • 是指机体接触外源物/因素后无中毒症状或虽有但似已恢复,经过一定时间才表现出来的毒性作用 • i.e. 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

  27. 毒作用按发生的时间分类 • 远期毒作用(remote toxic effect):指外源物/因素作用于机体或停止接触后,经过若干年后发生不同于中毒病理改变的毒作用 • 二恶英(dioxin, 2,3,7,8-TCDD) • 皮肤角质化/死亡 • 癌症 • ? • 反应停(thalidomine):子代畸形 • 二恶英:子代畸形

  28. 毒作用按发生的部位分类 •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 • 外源物/因素在机体接触部位造成的损害作用 • ? • 外源物/因素在机体的蓄积部位造成的损害作用 • i.e. 四环素牙 •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 • 外源物/因素或其代谢产物/导致的机体损伤物能经血液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的毒作用

  29. 毒作用按损伤的恢复情况分类 • 可逆毒性作用(reversible toxic effect) • 是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 不可逆毒性作用(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永久性损伤 • 是指在移除外源物/因素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 • 其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甚至可进一步发展 • i.e.? • Dioxin/BaP的致突变—致癌

  30. 毒作用按作用性质分类 •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 • 外源物/因素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经一定的接触时间,按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某些毒作用 • 特殊毒性(specific toxicity) • 指接触外源物/因素后引起不同于一般毒作用规律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作用 •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外源物具半抗原性,能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成抗原而激发抗体产生。反复触该物质可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典型的、与一般毒性表现明显不同的过敏症状。也称为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源

  31. 毒作用按作用性质分类 特异体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 通常是指机体由于遗传性异常而对外源物/因素的一种在健康个体中没有的反应 • i.e. 缺乏胆碱酯酶:给予琥珀碱后,呈现持续的肌肉僵直和窒息 • i.e. 高铁血红蛋白症:缺乏NADP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人对亚硝酸和高铁血红蛋白剂异常敏感,

  32.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 • 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 机体功能容量下降 • 机体维持稳态能力降低 • 机体对其它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 非损害作用 • 它们都是外源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作用 • 而在生物学作用中,量的变化往往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仅是一定意义上相对的

  33. 五、毒效应谱 • 毒效应谱 (spectrum of toxic effect) • 是指机体接触外源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引起机体多种变化 • 表现为: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 亚临床改变 • 临床中毒(致癌、致突变和致畸胎作用) • 死亡

  34. 毒效应谱 • 适应(Adaptation) vs 适应(Acclimation) • 是指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 • Difference between adaptation and acclimation? • 抗性(resistance) • 指某一群体对于应激原反应的遗传结构改变,以至与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 耐受(tolerance) • 是由于试验前对某化学物或结构类似外源物的暴露导致该外源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

  35. 六、靶器官(target organ) • 是指外源化学物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 毒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该物质在靶器官中的浓度 • 但靶器官不一定是该物质浓度最高的场所 • 为什么?

  36. 选择性毒作用(selective toxic effect) • 概念 • 是指在接触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外源物对不同生命物质(living matter)的毒性大、小不一样,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 组织器官不具有毒作用的现象 • 为什么? • 有什么意义?

  37. 选择性毒作用的成因 •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 不同生物/组织器官对外源物生物转化的差异 • 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物亲和力的差异 • 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38. 选择性毒作用的重要意义 帮助我们形成三个重要观念 • 外源物进人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性 • 在外源物选择毒性中受到损害的生命物质称非经济型(uneconomic form)或非期望型的生命物质(undesirable form) • 未受到损害或受到保护的生命物质则称为经济型(economic form)或期望型的生命物质(desirable form)

  39. 七、生物学标志(记)(biomarker) 又生物学标志物观念 • 是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人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 分为 • 接触标志 • 效应标志 • 易感性标志

  40. 生物学标志(记)(biomarker) • 接触标志(exposure biomarker) • 指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的外源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反应的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用于人群可定量确定个体的暴露水平 • 效应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 ) • 是指机体行为、生理、生化、基因表达等的异常或改变,可反应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物或其代谢物的中间产物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 易感性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是反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敏感性的指标

  41. 第二节 剂量、剂量-反应关系 Section 2 Dos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42. 【内容】 • 剂量(dose) • 效应(effect)和反应(response) • 剂量-反应关系(does-response relationship)

  43. 一、剂量(dose) 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 • 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 • 又称外剂量,是指外源物与机体的接触剂量,此 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一定时间的接触 •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 又称内剂量,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人体内的剂量 •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位点的外源物/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44. 二、效应(effect)和反应(response) 效应:一定剂量外源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常用强度或发生率来表示 • 量效应(quantitative effect) • 观察结果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以数值表示 • 质效应(quanlitive effect) • 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等

  45. 效应(effect)和反应(response) 反应(response):是指接触一定外源物后,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 反应vs效应 • 效应仅涉及个体,即一个人或动物;可以用一定计量单位来表示其强度 • 反应则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其强度用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反应率、 死亡率

  46. 三、剂量-反应关系(does-response relationship) 即随着外源物的剂量变化,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变化,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 剂量增加、程度和比例? • 剂量-反应关系 • 外源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 的关系 • 剂量-效应关系 •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47. (一)剂量-反应曲线(does-response curve) 以剂量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反应百分率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在自然数坐标上作图所得曲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