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疱疹病毒( Herpes viruses)

疱疹病毒( Herpes viruses). 有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 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 仅次于流感病毒的引起人类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体 Herpes 来源于希腊词语“ herpein”( 意为爬行 、 蠕动). 疱疹病毒的结构. 疱疹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疱疹病毒的复制.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 virus,HSV). 基因组有四种异构体 编码70多种蛋白 病毒包膜有10种糖蛋白 ( gB~gM) 型特异性抗原( gG) 对细胞吸附/穿入( gB gC gD gE )

ronl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疱疹病毒( Herpes virus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 • 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 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 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 • 仅次于流感病毒的引起人类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体 • Herpes来源于希腊词语“herpein”(意为爬行、蠕动)

  2. 疱疹病毒的结构

  3. 疱疹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4. 疱疹病毒的复制

  5.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 • 基因组有四种异构体 • 编码70多种蛋白 • 病毒包膜有10种糖蛋白(gB~gM) 型特异性抗原(gG) 对细胞吸附/穿入( gB gC gD gE ) 控制病毒从细胞核膜出芽释放 (gH) 诱导细胞融合(gB gC gD gH) 诱生中和抗体(gD 最强) 免疫逃避 (gC, gE and gI). 细胞毒作用(已知的HSV糖蛋白均可)

  6. 流行病学 • 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 • 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传染源 • 亲密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 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 • HSV-2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

  7. HSV-1与HSV-2所致疾病的比较

  8. 原发感染 生殖器疱疹 唇疱疹 齿龈炎 脓性指头炎

  9. 潜伏感染和复发 • 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 • 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三叉神经节(HSV—1)和骶神经节(HSV—2) • 以潜伏状态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 • 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下,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 • 病毒沿神经纤维索下行至感觉神经末梢,至附近表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 • 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

  10. 先天性感染 • 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

  11. 免疫性 • 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 • 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 NK细胞可特异性杀死HSV感染细胞 抗体介导的ADCC效应亦可将HSV感染细胞裂解 细胞毒性T细胞和各种淋巴分子(如干扰素等)在抗HSV感染中也有重要意义

  12. 微生物学检查 • 病毒分离 采取病人口腔、宫颈、阴道分泌液等 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 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可作初步诊断 • 抗原检测 用IFA、ELISA等方法直接检测细胞内或分泌液中抗原,快速诊断HSV感染。 • 抗体检测 补体结合试验,ELISA抗体,可用于原发感染诊断 复发感染时很难观察到抗体效价上升 检测脊髓液抗体,对神经系统HSV感染有重要意义

  13. 防治原则 • 预防 避免同患者接触 防止医院内感染 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 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体 包膜蛋白(提纯的gG、gD)亚单位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多肽疫苗 • 治疗 国内用HSV gC gD单克隆抗体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 无环鸟苷(ACV)对疱疹病毒选择性很强的药物

  1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 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15. VZV的基本性状 • 基本性状与HSV相似 只有一个血清型 • 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 感,在人胚成纤维细 胞中增殖,并缓慢产 生细胞病变

  16. 水痘(Chicken Pox) 病毒 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 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 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 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 2~3周潜伏期

  17. 带状疱疹(Shingles) 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 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 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 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 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 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

  18. 微生物检查及防治 • 水痘一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 • 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 • 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

  19.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 • 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 •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 • 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 •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 • 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

  20. CMV的包涵体

  21. 致病性 • 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 可长期带毒形成潜伏感染 • 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等 • 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先天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

  22. 所致疾病 • 先天性感染 通过胎盘侵袭胎儿 早产、流产、永久必性智力低下、耳聋和脉络视网膜炎等 • 围产期感染 产妇泌尿道和宫颈排出CMV 多数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 • 接触感染 • 输血感染 输血后单核细胞增多症 • 免疫功能低下时的感染 • 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经紫外线灭活的CMV可转化啮齿类动物胚胎成纤维细胞 某些肿瘤如宫颈癌、结肠癌等中CMV DNA检出率高

  23. 免疫性 • 主要是细胞免疫

  24. 微生物学检查 • 尿等标本离心沉淀,姬姆萨染色镜检,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 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中,培养24小时后用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MV DNA • 葡聚糖液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制成涂片,加CMV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抗原 • 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

  25. 治疗与预防 • 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 • 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但效果比前者差 • 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 • 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

  26.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 • 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 • 主要侵犯B细胞 • 在B细胞内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 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 • 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

  27. EBV的增殖性感染 • 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 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EA) 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 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

  28. EBV非增殖性感染 • 包括: 潜伏感染 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 感染的B细胞的“转化”或“永生化” 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 恶性转化 转化的B细胞受到某些条件的 促发,可发生染色体易位并致 癌变 • 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潜伏感染B细胞的表面抗原

  29. 致病性 •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 • 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 •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 • 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 • 病毒可长期潜伏

  30. 所致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 鼻咽癌

  3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 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 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

  32.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 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 多见于5~12岁儿童 • 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 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 • 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

  33. 鼻咽癌 • 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 •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 EBV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

  34. 微生物学检查 • EBV分离培养困难 • 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 血清学诊断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检测病毒VCA-IgA或EA-IgA抗 体,滴度≥1:5~1:10有诊断 意义 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 辅助诊断

  35. 防治原则 • 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HBsAg的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 • 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