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troscopy,NMR )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troscopy,NMR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核磁共振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了解原子核的基本属性和磁性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理解驰豫的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理解化学位移的产生及意义;理解自旋 - 自旋耦合的产生和作用;了解核磁共振谱仪的分类;掌握核磁共振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及影响规律;掌握耦合作用的一般规则;掌握核磁共振碳谱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二、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仪简介 第三节 核磁共振氢谱

vivec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troscopy,NMR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troscopy,NMR)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核磁共振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了解原子核的基本属性和磁性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理解驰豫的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理解化学位移的产生及意义;理解自旋-自旋耦合的产生和作用;了解核磁共振谱仪的分类;掌握核磁共振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及影响规律;掌握耦合作用的一般规则;掌握核磁共振碳谱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2. 二、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仪简介 第三节 核磁共振氢谱 第四节 核磁共振碳谱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核磁共振的产生条件;化学位移和自旋-自旋耦合作用对核磁共振的影响规律;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分析;耦合作用的规律。 难点:对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实际谱图进行分析。

  3. 核磁共振是指处于外磁场中的物质原子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兆赫数量级的射频)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其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核磁共振是指处于外磁场中的物质原子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兆赫数量级的射频)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其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 1、原子核的基本属性 1)原子核的质量和所带电荷 ——是原子核的最基本属性。 2)原子核的自旋和自旋角动量 ——量子力学中用自旋量子数I描述原子核的运动状态。

  4. 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 I=0,非自旋球体,无核磁共振现象; I=1,2,3,3/2,5/2…..自旋椭球体; I=1/2,自旋球体。

  5. P在直角坐标系z轴上的分量Pz= 原子核自旋时产生的角动量P= m: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可取I,I-1,I-2….-I,共2I+1个不连续的值。 3)原子核的磁性和磁矩 核磁矩 g N称为g因子或朗德因子,是一个与核种类有关的因数; mP为核的质量; 称作核磁子,是一个物理常数 核磁矩的方向与P方向重合,在z轴上的分量为

  6. 磁旋比 4)原子核的磁旋比 是原子核的基本属性之一,核的磁旋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 2、磁性核在外磁场(B0)中的行为 1)原子核的进动 当磁核处于一个均匀的外磁场B0中,核因受到B0产生的磁场力作用围绕着外磁场方向作旋转运动,同时仍然保持本身的自旋。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进动或拉摩进动。

  7. 进动圆频率: 进动线频率:

  8. 2)原子核的取向和能级分裂 磁核在外磁场中具有的能量: (θ:μ与B0的夹角) • 取向为m=1/2的核,磁矩方向与B0方向一致,其能量为: • 取向为m=-1/2的核,磁矩方向与B0相反,其能量为:

  9. I=1/2的磁核能级与外磁场B0的关系 m=1/2的核进动方向为逆时针, m=-1/2的核进动方向为顺时针。

  10. 3、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 • 当外界电磁波提供的能量正好等于相邻能级间的能量差时,核就能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被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为: 计算:B0=2.35T时,1H的吸收频率?13C的吸收频率? 100MHz~25.2MHz——射频(无线电波)部分。 外磁场的存在是核磁共振产生的必要条件。

  11. 4、驰豫(relaxation) 受激发射:在电磁波作用下,处于高能级的粒子回到低能级,发出频率为ν的电磁波,因此电磁波强度增强的现象。 Boltzmann分布表明,在平衡状态下,高低能级上的粒子数分布由下式决定: 自发辐射的几率与能级差成正比 。 从激发状态恢复到Boltzmann平衡的过程就是驰豫过程。

  12. 自旋-晶格驰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 自旋核与周围分子交换能量的过程,又称为纵向驰豫。 纵向驰豫的结果:高能级的核数目减少,就整个自旋体系来说,总能量下降。 纵向驰豫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用T1表示,T1越小、纵向驰豫过程的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核磁共振信号的测定。

  13. 自旋-自旋驰豫(spin-spin relaxation) 核与核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也称为横向驰豫。 横向弛豫的结果:交换能量的两个核的取向被掉换,各种能级的核数目不变,系统的总能量不变。 横向驰豫过程所需时间以T2表示,一般的气体及液体样品T2为1秒左右。 驰豫时间决定了核在高能级上的平均寿命T,由 于 ,所以T取决于T1及T2之较小者。

  14. I=1/2的核的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示意图

  15. 二、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1、化学位移的产生 诱导磁场:核外电子云受B0的诱导产生的一个方向与B0相反,大小与B0成正比的磁场。 核外电子对原子核有屏蔽作用。原子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力为B0(1- )。 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共振频率为: ( :屏蔽常数) 化学位移:电子云密度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因核所处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共振条件变化的现象。

  16.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 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由于屏蔽作用不同而产生的共振条件差异很小,实际操作中采用一标准物质作为基准,测定样品和标准物质的共振频率之差。 • 磁场强度不同,同一化学环境的核共振频率不同。不同型号的仪器所得化学位移值不同。

  17. 对于固定磁场改变射频的扫频式仪器,化学位移常用位移常数表示,对于固定磁场改变射频的扫频式仪器,化学位移常用位移常数表示, 位移常数 • 对于固定射频频率改变外磁场强度的扫场式仪器,化学位移为: 在化学位移测定时,常用的标准物是四甲基硅烷((CH3)4Si,简称TMS)。

  18. TMS用作标准物质的优点是: • TMS化学性质不活泼,与样品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和分子间缔合; • TMS是一个对称结构,四个甲基有相同的化学环境,在氢谱和碳谱中都只有一个吸收峰; • Si的电负性(1.9)比C的电负性(2.5)小,TMS中的氢核和碳核处在高电子密度区,产生大的屏蔽效应,NMR信号所需的磁场强度大,与样品信号之间不会重叠干扰; • TMS沸点很低(27℃),容易去除,有利于回收样品。

  19. 3、化学位移的测定(扫场方法) 三、自旋-自旋耦合(spin-spin coupling) 磁核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自旋耦合,由自旋耦合产生的多重谱峰现象称为自旋裂分。耦合是裂分的原因,裂分是耦合的结果。 自旋耦合的简单原理 • 自旋核A邻近无其他自旋核存在,则谱图中存在一个吸收峰,峰的位置由 决定。 • A核附近有另一自旋核X存在,且X的自旋量子数I=1/2,则A核的共振频率为:

  20. (ΔB :X核自旋产生的小磁场) 相邻两个同种自旋核X1和X2对A核的影响 • A核邻近有两个相同自旋核X1和X2时,裂分为三重峰,各峰的强度比为1:2:1。 • A核邻近有三个相同的自旋核时,裂分为四重峰,强度比为1:3:3:1。

  21. 原子核之间的自旋耦合作用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原子核之间的自旋耦合作用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 耦合作用所产生的两条谱线间距离为J,称作为耦合常数。 表示耦合的磁核之间相互干扰程度的大小,以赫兹为单位。 • 耦合常数与外加磁场无关,与两个核在分子中相隔的化学键的数目和种类有关。通常在J的左上角标以两核相距的化学键数目,在J的右下角标明相互耦合的两个核的种类。 • J的大小还与化学键的性质及立体化学因素有关。

  22. 永久磁铁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仪简介 按产生磁场的来源不同 电磁铁 超导磁体 按照射频率不同分为:60MHz,100MHz,200MHz, 300MHz,500MHz。 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CW-NMR) 按射频照射方式不同 脉冲傅里叶交换核磁共振谱仪 (PFT-NMR)

  23.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CW-NMR) 1、磁体 提供一个强的稳定均匀的外磁场。 2、射频发生器(射频振荡器) 产生一个与外磁场强度相匹配的射频频率,提供能量使磁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3、射频接收器 接收核磁共振的射频信号,并传送到放大器放大。 4、探头:置于磁体的磁极之间。 5、扫描单元:控制扫描速度、扫描范围等参数。

  24. CW-NMR仪器组成示意图

  25. 二、脉冲傅里叶交换核磁共振谱仪(PFT-NMR) 在外磁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用一个强而短的射频脉冲照射样品。这个射频脉冲包括所有不同化学环境的同类磁核的共振频率。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 。通过傅里叶变化转化为以频率为横坐标的谱图,即频率域谱图。 CW-NMR——单通道仪器 PFT-NMR——多通道仪器

  26. 第三节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也称为质子磁共振谱(PMR)。 研究最早、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原因: • 质子的磁旋比较大,天然丰度接近100%,绝对灵敏度是所有磁核中最大的; • 1H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同位素。

  27. 1H谱图提供的信息如下: • 横坐标为化学位移,代表了谱峰的位置,即质子的化学环境。横坐标自左至右代表了磁场强度增强的方向,δ减小的方向,频率减小的方向。 • 纵坐标代表谱峰的强度。谱峰强度的测量是依据台阶状的积分曲线。每一个台阶的高度代表其下方的峰面积,峰面积与质子数目成正比。 • 多重峰形。自旋-自旋耦合引起的谱峰裂分。

  28. 一、1H的化学位移 1、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诱导效应 核外电子云的抗磁性屏蔽是影响质子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 电负性强的原子或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大,使得靠近它们的质子周围电子密度减小,质子所受到的抗磁性屏蔽(σd)减小,共振发生在较低场,δ值较大。

  29. 电负性基团越多,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越大,相应的质子化学位移值越大;电负性基团越多,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越大,相应的质子化学位移值越大; • 电负性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沿化学键延伸,相隔的化学键越多,影响越小。 2)相连碳原子的杂化态影响 随着sp3、sp2和sp杂化轨道中s(s电子是球形对称的)成分的依次增加,成键电子越靠近碳核,远离质子,对质子的屏蔽作用依次减小,δ值应依次增大。

  30. 3)各向异性效应 化合物中非球形对称的电子云,如π电子系统,对邻近质子会附加一个各向异性的磁场 。 屏蔽作用:附加磁场与外磁场B0方向相反,作用 区域用“+”表示; 去屏蔽作用:附加磁场与外磁场B0方向相同,作 用区域用“-”表示。 芳烃δ≈7.3;双键δ≈9~10;三键δ≈2~3; 单键≈0.5

  31. 4)范德华效应 当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受到范德华力作用,电子云相互排斥,导致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屏蔽减小,谱线向低场方向移动。 5)氢键的影响 由两个电负性基团靠近形成氢键的质子,它们分别通过共价键和氢键产生吸电子诱导作用,造成较大的去屏蔽效应,使共振发生在低场。

  32. 氢键形成对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规律大致如下:氢键形成对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规律大致如下: 第一,氢键缔合是一个放热过程,温度升高不利于氢键形成。 第二,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越稀,越不利于形成氢键。 6)溶剂效应 主要是因溶剂的各向异性效应或溶剂与溶质之间形成氢键而产生的。 7)交换反应 当一个分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且各种形式的转换速度不同时,会影响谱峰位置和形状。

  33. 羧酸 烯烃 炔烃 2、各类1H的化学位移 1)各类基团中质子化学位移的范围 烯醇 醛 芳香烃 XCHn CCHn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有机物中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分布范围(n为1~3,X为杂原子) 2)1H化学位移的数据表和经验公式

  34. (0.23——CH4的δ值;Σσ为各取代基团的屏蔽常数之和,定值)(0.23——CH4的δ值;Σσ为各取代基团的屏蔽常数之和,定值) • 烷烃和取代烷烃中1H的化学位移 Shoolery公式: Shoolery公式最适合于计算X-CH2-Y的化学位移, 对于CH3可以看作是H-CH2-X。 • 烯氢的化学位移值 双键碳原子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 (5.28——乙烯质子的δ值,ΣS是乙烯基上各取代基R同、R顺和R反对烯氢化学位移影响之和 )

  35. 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7.26——没有取代的苯环上质子的δ值,ΣZi是取代基对苯环上的剩余质子化学位移影响之和 ) • 活泼氢的化学位移 活泼氢是指与氧、氮及硫原子直接相连的氢。 用重水交换法可鉴别出活泼氢的吸收峰。

  36. 二、耦合作用的一般规则和一级谱图 1、核的等价性 1)化学等价——如果分子中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时,称它们是化学等价。化学等价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 如果两个基团可通过二重旋转轴互换, 则它们在任何溶剂中都是化学等价的。 因单键的自由旋转,甲基上的三个氢或饱和碳原子上三个相同基团都是化学等价的。

  37. 2)磁等价 如果两个原子核不仅化学位移相同(即化学等价),而且还以相同的耦合常数与分子中的其他核耦合,则这两个原子核就是磁等价的。 2、耦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 一组磁等价的核如果与另外n个磁等价的核相邻时,这一组核的谱峰将被裂分为2nI+1个峰,I为自旋量子数。 (“n+1”规律) • 如果某组核既与一组n个磁等价的核耦合,又与另一组m个磁等价的核耦合,且两种耦合常数不同,则裂分峰数目为(n+1)(m+1)。

  38. 因耦合而产生的多重峰相对强度可用二项式(a+b)n展开的系数表示,n:磁等价核的个数。因耦合而产生的多重峰相对强度可用二项式(a+b)n展开的系数表示,n:磁等价核的个数。 • 裂分峰组的中心位置是该组磁核的化学位移值。裂分峰之间的裂距反映耦合常数J的大小。 • 磁等价的核相互之间也有耦合作用,但没有谱峰裂分的现象。 时所得到的谱图为一级谱图,耦合为弱耦合; 时测得的谱图为高级谱图,耦合为强耦合。

  39. 3、影响耦合常数的因素 • 与发生耦合的两个(组)磁核之间相隔的化学键数目有关 ; • 与电子云密度有关; • 与核所处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关。 双数键的耦合常数为负值,单数键的耦合常数为正值。

  40. 同碳质子耦合常数——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磁不等价质子之间的耦合,用2J表示;同碳质子耦合常数——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磁不等价质子之间的耦合,用2J表示; 影响因素: • 取代基电负性会使2J的绝对值减小; • 邻位π键会使2J绝对值增加; • 脂环化合物,环上同碳质子的2J值会随键角增加而减小; • 邻位电负性取代基会使烯类化合物末端双键质子2J向负方向变化。

  41. 邻碳质子耦合常数(3J) • 饱和型邻位耦合常数 3J大小与双面夹角、取代基电负性、环系因素有关。 • 双面夹角:当夹角为80~900时,3J最小,当夹角为00或1800时3J最大。 • 具有电负性的取代基会使3J变小。 • 烯型邻位耦合常数 两个单键、一个双键发生作用。反式结构J大于顺式结构。

  42. 芳烃的耦合常数 分为邻、对、间为。均为正值。 • 远程耦合 • 丙烯型耦合:耦合常数为负值,大小与双面夹角有关; • 高丙烯耦合:4个单键,1个双键耦合。J为正值; • 炔及叠烯:耦合作用很大; • 折线性耦合:共轭体系中,5个键构成一个延伸折线。

  43. 质子与其他核耦合 • 13C对1H的耦合:非氘代溶剂中,在溶剂峰两旁看到耦合产生的对称13C卫星峰; • 31P对1H的耦合:耦合产生峰的裂分符合n+1规律; • 19F对1H的耦合:裂分峰符合n+1规律; • 2D对1H的耦合:对1H耦合符合2n+1规律。

  44. 三、一级谱图的解析 1H NMR提供的信息有:化学位移值、耦合(耦合常数、自旋裂分峰形)、各峰面积之比。 1、已知化合物1H NMR谱图的指认 2、1H NMR谱图解析步骤 1)根据分子式计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2)测量积分曲线的高度,进而确定各峰组对应的质子数目; 3)根据每一个峰组的化学位移值、质子数目以及峰组裂分的情况推测出对应的结构单元;

  45. 4)计算剩余的结构单元和不饱和度; 5)将结构单元组合成可能的结构式; 6)对所有可能结构进行指认,排除不合理的结构; 7)如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需借助其他波谱分析方法。

  46. 3、1H NMR谱图解析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杂质峰、溶剂峰和旋转边带等非样品峰; 2)注意分子中活泼氢产生的信号 ; 将活泼氢与其他氢信号区别开的方法: • 改变实验条件; • 利用重水交换反应。 3)注意不符合一级谱图的情况 。

  47. 例1、一个未知物,液体,bp128℃,分子式C8H14O4,其IR图谱显示有C=O吸收。NMR谱图如下,试推断化合物的结构。例1、一个未知物,液体,bp128℃,分子式C8H14O4,其IR图谱显示有C=O吸收。NMR谱图如下,试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48. 例2、某未知物分子式为C5H12O,其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求其化学结构。例2、某未知物分子式为C5H12O,其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求其化学结构。

  49. 第四节 核磁共振碳谱 一、概述 与氢谱相比碳谱有以下特点: 1、信号强度低; 2、化学位移范围宽; 3、耦合常数大(13C-1H耦合); 4、驰豫时间长; 5、共振方法多; 6、谱图简单。

  50. 二、13C的化学位移 1、碳谱中化学位移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碳谱的测定方法最常见的为质子噪声去耦谱。 特点:每一种化学等价的碳原子只有一条谱线,原来被氢耦合分裂的几条谱线并为一条,谱线强度增加。 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碳谱中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顺磁屏蔽项。 (氢谱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抗磁屏蔽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