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张民选 2012.2.21

稳中求进 创新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张民选 2012.2.21. 传达市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 一、薛明扬主任讲话精神 ( 一) 2011 年上海高教发展. 1 )对教育的重视达到新的 高度 2 )教育投入方式实现新的 转变 3 )高校分类管理取得新的 进展 4 )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新的 活力 5 )人才培养不断探索新的 模式 6 )知识服务能力提升有新 保障 7 )师资队伍培养有了新的 平台 8 )国际化水平实现了新的 提升 9 )民办高校管理形成新的 思路. 2011 年工作主题: 全面落实、锐意进取、开创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张民选 2012.2.2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稳中求进 创新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张民选 2012.2.21

  2. 传达市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 一、薛明扬主任讲话精神 (一)2011年上海高教发展 1)对教育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 2)教育投入方式实现新的转变 3)高校分类管理取得新的进展 4)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5)人才培养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6)知识服务能力提升有新保障 7)师资队伍培养有了新的平台 8)国际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9)民办高校管理形成新的思路 2011年工作主题: 全面落实、锐意进取、开创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3. 传达市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 一、薛明扬主任讲话精神 (二)2012年工作任务 1)积极推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2)积极推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3)创新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师德为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 5)规范有序推进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6)高度重视,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2012年工作主题: 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推进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4. 沈晓明副市长讲话精神 第一个问题,关于上海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与上海社会转型发展需求还不太适应; 三是上海高等教育已然面临逐步丧失全国领先地位的危机。 第一,必须着力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第二,必须着力提高高校的教师队伍质量 第三,必须科学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绩效评估体系 第二个问题,关于上海高等教育的投入和绩效 第一,硬件投入与人员经费投入比例结构的优化配置问题 第二,市属高校内涵建设与硬件资源配套协调发展问题 第三,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等民生问题

  5. 2011年我校取得的重大成绩 • 成功召开校六次党代会 • 顺利完成新老班子交接 • 获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 内涵建设工程取得进展 • 教学科研质量稳步提升 • 教师教育迈出有力步伐 • 志愿者名扬全国与世界 • 人才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6. 2012年开年喜报频传 • 教育部在我校设立国家基地 ——“非洲研究中心”和“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 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我校建造 ——“教师教育文科实验楼”和“艺术教育中心” • 我校喜获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 • 方光锠教授的“敦煌遗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我校学报获得高校排名第12位 • 陈卫平教授获得国家哲社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当代哲学发展1949-2009” • 我校获得12篇“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 我校化学学科在ESI统计中,取得全球前1%的优异地位

  7. 2012年的工作思路与重大任务 一、基本思路:稳中求进、创新发展,整体谋划、真抓实干,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 稳中求进:这是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各级领导同志提出的 2012年工作要求和政治责任。 • 创新发展:如何求进?集聚智慧,对接新需求、拓展新领域,建立新机制、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 整体谋划:大学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不仅需要有所作为的勇气,而且需要凝聚力量、整体思考、顶层设计、形成共 识、协调推进! • 真抓实干:贵在落实、贵在精致、贵在坚持,以行动克服危机、以行动形成经验、以行动创造奇迹!

  8. 2012年的工作思路与重大任务 二、重大任务: • 做强教师教育,造就卓越教师 • 打造第二平台,培育都市新人 • 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教育质量 • 强化队伍建设,加快学科发展 • 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国际水平 • 增扩优配资源,推进3+1 战略 • 努力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水平

  9. (一)做强教师教育,造就卓越教师 • 积极发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常年) • 建立健全各相关学院“学科教育教研室”(本学期完成) • 建设“学校教育创新实验室”(立即启动,三年见成效) • 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本学期启动,三年见成效) • 继续完善“世承班”免费师范生教育体系 • 推进师范生招生改革,争取师范生都达到一本水平 • 提高师范生国外学习见习比例(本学期启动) • 推动“4+2”上海市中学教师培育新模式(已经启动) • 开展“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创新实验”(长宁、徐汇已启动) 负责人: 丛玉豪、王莲华; 相关单位:教育学院、各学院、教务、研究生、学生、国交、设备、基教中心、师培中心,等等。

  10. (二)打造第二平台,培育都市新人 • 校第五、六次党代会都提出:“为加快建设‘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的’、‘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 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大学,市政府已经在我们日常经费拨款的基础上,通过内涵建设工程(085工程)的第一个平台“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投入1.2亿专项资金。 • 但我们还必须回答如何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要求”,回答如何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这两个大问题。 • 我们的回答是: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打造有利于我校各学科协调发展的第二个平台。 • 目前大家基本达成共识的平台是:城市发展学科群。

  11. (二)打造第二平台,培育都市新人 • 打造第二平台:围绕“城市发展”主题,研究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发展需要,分析我校学科优势,组建相关学科发展群。 •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扩大我校人文学科优势、促进社会科学长足进步、增扩理工学科特色亮点、推动艺术学科高端发展; • 唯有如此,我校才能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和全国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源源不断地培养都市新人; • 唯有如此,我校在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使非师范专业和学科获得特色发展、长足发展,重回全国地方师范院校的前列!

  12. (二)打造第二平台,培育都市新人 • 为了充分利用上海市属高校“内涵建设工程”(085工程)的机遇,打造“第二平台”,管理好第一、第二平台项目与资金,提升内涵建设工程绩效,学校决定调整建立“发展规划与内涵建设办公室”(简称:085办公室)。 • 学校将按照市教委“集中力量、整体投入”的要求,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知识服务平台、校园建设、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统筹建设。 负责人: 丛玉豪、刘晓敏:相关单位(略) 管理方式:顶层设计平台,建立项目库,目标、项目与绩效管理 时间节点:第一个平台已经实施,本学期末校内督查;第二个平台设计 三月上旬完成,三月向市教委汇报,年中获得经费,年内正式启动。

  13. (三)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教育质量 • 召开校教育国际化会议(4月下旬),营造国际教育氛围、提升国际教育水平。 • 以老校长廖世承先生120周年诞辰(6.14)为契机,弘扬我校老领导和老教师的教师教育思想和“师道永恒”的传统。 • 适时宣布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启动(10.16),彰显成就、凝聚人心,提升荣誉感,促进新发展。 • 创新学生志愿服务,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社会调查、文艺展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和实践能力。 • 创新“教育质量月”内容,鼓励名教授授课、参与“三定”,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强化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负责人: 大部分校领导: 相关单位:教务、学生、团委、国交、档案、校友会、基金会,各学院等

  14.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快学科发展 •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增强实力的捷径是引进人才。今年是引进人才的关键年。 • 特别是引进:五类大家、名师。 • 队伍建设更要关注青年才俊的引进和培养。建设“六个一”专业实践发展机制,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 • 要充分利用“博士后”机制,发现、培育和储备人才。 • 队伍建设、引进人才要成为我校各相关处室和学院领导工作的重点、责任和考核内容。三月份做好各学院人才引进方案。 负责人: 柯勤飞、刘晓敏; 相关单位:人事、社科、科技、各学院

  15.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快学科发展 • 下一轮博士学位点建设的重点已经明确: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和其他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简称:3+1+X)。各学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 • 推进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建设教育专业硕士学位4+2模式。 • 重点学科建设任务: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数学、心理学等要争取成为国家一级、二级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其他学科争取成为上海市、市教委重点学科。 • 筹建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重点学科、基地和E研究院。 • 争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国家重大项目和委托、招标课题。 负责人: 丛玉豪、刘晓敏; 相关单位:各学院、研究生、社科、科技、各学院

  16. (五)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国际水平 • 我校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建立了 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三所孔子学院(美国、日本和博茨瓦纳);2011年有327名学生在国外学习;302人次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留学生总人数为2033人。 • 四月下旬召开我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展现成果经验、营造国际氛围、告知路径方法、扩大交流规模、提升合作水平。 • 建设三个国际研究中心和一个基地,引进国外优质资源,邀请国际学者讲演,开展国际艺术展演,增强学院师生参与。 • “十二.五”期间开创:“三个倍增”(学生出国、留学生来校、教师出国),“两个提升”(外国院校、合作水平)的新局面,从而促进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负责人: 茆训诚; 相关单位:国交、人事,教务、研究生、学工、各学院

  17. (六)增扩优配资源,推进3+1模式 • 用足奉贤校区空置存量校舍(一季度) • 查清徐汇校区各类校舍、设备资源(一季度) • 修建奉贤校区操场、风雨操场、图书馆二楼圆厅、奉贤校区生化楼,扩建奉贤校区大容量变电站和锅炉房等(暑假开工和完工) • 本学期完成教师教育文科实验楼和艺术教育中心审批手续 • 暑期开工建设“教师教育文科实验楼”和“艺术教育中心” • 筹建奉贤校区学生宿舍和科学综合楼(年内完成方案审批,争取年内或年初开工) • 为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的比翼齐飞、推进3+1办学模式创造条件。 负责人: 高建华、张峥嵘; 相关单位:基建、资产、设备、财务、审计、后勤、相关学院

  18. (七)努力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水平 • 集聚智慧、关注民生,三月下旬召开校教代会。 • 积极、规范、平稳地实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努力增加院校两级收入,使更多人成为改革发展的受益者。(按上级部门规定) • 着力做好师生伙食工作,改善后勤保障。(常年) • 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及奉贤区合作,改善奉贤校区的交通和商业环境,努力为青年教师改善住房条件。 • 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防控群体事件、防控流行疾病)。 负责人: 王莲华、高建华、柯勤飞、张峥嵘; 相关单位:工会、财务、人事、后勤、保卫、信息、资产、设备、 监察、审计、各学院

  19. 结 束 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只要我们在座的全体领导和同志振奋精神、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精心实施,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校师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上海师大的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