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田野調查 (Field Work)

田野調查 (Field Work). 目標. 地方故事 地方行銷 地方生活. 進入田野,首先,找尋相關地圖並試著自製社區地圖. 找出自己調查範圍適用的地圖. 嘉義市鄰里別區域圖,傳統聚落容易分辨(如何分辨?),都市地區則不易區分. 古人也做「田野調查 」: 「地方志」(如諸羅縣志)、「采訪冊」、「康熙輿圖」、「乾隆輿圖、 「地方堡圖」、郁永河「裨海記游」 … 等等都是古代人所做的實地調查報告。成了今天我們引經據典的參考文獻資料。. 田野調查概述.

hasa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田野調查 (Field Work)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田野調查(Field Work)

  2. 目標 • 地方故事 • 地方行銷 • 地方生活

  3. 進入田野,首先,找尋相關地圖並試著自製社區地圖進入田野,首先,找尋相關地圖並試著自製社區地圖

  4. 找出自己調查範圍適用的地圖

  5. 嘉義市鄰里別區域圖,傳統聚落容易分辨(如何分辨?),都市地區則不易區分嘉義市鄰里別區域圖,傳統聚落容易分辨(如何分辨?),都市地區則不易區分

  6. 古人也做「田野調查 」: 「地方志」(如諸羅縣志)、「采訪冊」、「康熙輿圖」、「乾隆輿圖、 「地方堡圖」、郁永河「裨海記游」…等等都是古代人所做的實地調查報告。成了今天我們引經據典的參考文獻資料。

  7. 田野調查概述 • 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 • 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都可稱為「田野研究」或「田野調查」。 • 田野調查涉獵的範疇和領域相當廣,舉凡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行為學、人類學、文學、哲學、藝術、民俗……等,都可透過田野資料的蒐集和記錄,架構出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

  8. 田調方式 • 採訪記錄:藉由受訪者的口述、操作或表演者示範的錄製,所蒐集到最直接的影、音記錄,若再摘錄寫成為文字稿,並且再經過嚴謹內、外考證之後定稿,此份文稿即是最忠實的田野採訪紀實。 • 拍攝記錄:針對現場實地的古建聚落、造型藝術或重要人物的拍攝記錄,其蒐集到第一手的影像圖照資料,是田野紀實專文中不可缺少的佐證圖像來源。 • 翻製記錄:田野過程中若徵得原收藏者同意,翻印或翻拍傳世祖譜、古籍、圖稿、劇本、譜例、秘笈或老照片等珍貴資料,更是日後進一步研究的基本材料。 • 測繪記錄:有關空間現場的實地測量,或是造型藝術品的大小尺寸,以及模擬方式的簡圖或描圖等,有實際的數據與簡圖,方便日後資料整理和現場復原的模擬。

  9. 田調形式 • 觀察與參與觀察 • 定點記錄與追蹤記錄 • 個別訪問(深度訪談) • 問卷法 • 個人生命史調查法(口述歷史) • 耆老座談會 • 譜系調查法 • 物與文獻蒐集 / 文物資料與社區博物館 • 錄影與照像記錄 / 老照片展與記錄片

  10. 田調步驟 • 找資料 • 選定題材 • 概括瞭解調查相關資料 • 設定問題 • 備齊裝備 • 實地田調 • 整理資料

  11. 資料蒐集 • 史料的建立:包括書籍、未編印成冊的文字資料、口傳資料、民間文書、關連物件、史蹟遺址等。 • 庶民史的史觀:可以從民間蒐集各種資料作為歷史學研究的材料,以及教學的材料。 • 史料的構成:包括實物、文書、口傳等等。

  12. 田調重點 • 對訪問者的尊重 • 對採訪案可行性的思索 • 對地方的了解 • 人與地的關係 • 人與人的關係 • 人與超自然的關係

  13. 田調方向1 • 地理生態:以歷史觀點來看,較重視人文生態,而地理學有幾項特質:一是重視區域的特質,二是重視人地關係。不同時代的人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如何維持經濟生活?如何讓物資流通?三是空間結構:聚落的形成、交通線的往來等。 • 產業經營 • 日常生活

  14. 田調方向2 • 親族人倫:家族觀念。 • 社群聚落:分佈、特質、變化。 • 生命禮俗:生、長、婚、喪。 • 年中行事:即作息的生活節奏 • 民俗藝能:休閒或宗教節慶會有戲曲、藝陣、說唱、童玩等各種遊藝活動。 • 民間信仰:有各種不同的神祇祭儀,各地的寺廟也是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標的物。 • 文化變容:文化變遷的情形。

  15. 擬定問題 • 從身邊最熟悉的事物著手,而且不必避諱別人經常報導的東西 • 比對資料的同異\不合理處\現場補充、證實 • 提醒自己是否忽略某些問題 • 千萬別有「到時候再想」態度

  16. 行前作業 • 行前裝備:(田野工作所需配備的器材工具,) • 小組分工: 採訪編制:記者、助理、音控、文字 拍攝編制:導演、場記、攝影、燈光 • 裝備:文獻圖籍、文具器材、攝錄器材、隨身裝備、特殊儀器、雨具、藥品……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原則上以能夠方便行事、工作便利為主。出發前還要做最後的檢查,最好做一下測試。 EX. 筆、紙、擬好要發問的問題項目或問卷、地圖、田調筆記簿、錄音筆、錄音麥克風、照相機、DV、電池、充電器、延長線、清潔用具、打光燈、三腳架…

  17. 採訪編制 • 記者:主導採訪工作進程,事前備妥背景資料,彙整採訪重點、問題,以及臨時應變與緊急突發等事宜。 • 助理:協助記者資料彙整與場面控制,同時可配合記者,向受訪者交叉請益問題。 • 音控:全程監錄採訪的過程,確實檢查機器運作正常,收音效果良好,以及空白帶是否充足。 • 記錄:摘記口述中之關鍵字詞(Key word),若有不明應適時發問,以利事後錄音轉文字稿之進行。

  18. 拍攝編制 • 導演:主導拍攝工作的指揮者,並掌控拍攝內容、取景角度,以及相關工作事宜。 • 場記:協助導演做好拍攝記錄,包括圖像序號與底片編號,同時根據普查之編號檢索拍攝的對象,並確實清點是否遺漏,以及臨時增刪與變更事宜。 • 攝影:實際執行拍攝的任務,但須按照導演的指令,再行完成拍攝事宜,每完成一個拍攝動作,必須清楚回報,以利場記做好登錄。 • 燈光:協助攝影工作,提供完善之光源,攝影品質之良窳,端賴燈光控制是否得宜。

  19. 訪談技巧1 • 以赤子之心、無偏見之心、誠懇的態度、柔軟的身段進行訪談。 • 表明身分,從聊天開始,去除緊張,不必急著進入訪談主題。 • 表明訪談目的,去除疑慮,循序漸進地引導切入話題。 • 耐心的傾聽,避免插嘴,盡量讓受訪者暢所欲言,以免打斷報導人思緒或引起不悅。 • 對受訪者口述內容若疑問,切忌立即中斷其口述,須等口述一個階段或要結束訪談之前再請教問題。 • 受訪者口述內容若偏離主題,應技巧地拉回主題。

  20. 訪談技巧2 • 注意受訪者的禁忌、秘密。 • 從田調訪談當中,繼續發現問題。 • 注意訪談環境,盡量避開干擾因素,如小哭鬧嬉戲、狗吠、音響、電視、喜歡插嘴的第三者…。 • 田調過程中,受訪者若有老照片、祖譜、古書籍、圖稿、劇本等珍貴資料,要以書面徵得翻拍、影印同意,甚至徵得出版同意。錄音、攝影前,必先問。 • 拍攝受訪者口述、詮釋說明時的細節。 • 必要時,對空間現場做實地的測量、繪圖。

  21. 天有不測風雲 • 告知學校田調行程。 • 務必集體行動。 • 遇到戒心強的居民要出示證件,取信對方。對方不願受訪,不可勉強:要適時引退,或問對方還可以去找誰。 • 到陌生的地方,小心~內有惡犬! • 遇到惡人怎麼辦?1. 故作鎮定。2. 馬上開溜。3. 主動招呼禮貌問候。4. 報警?

  22. 考證工作 • 內部考證:是指對被採訪者的考證,從其過往的人品、德行和誠信來看,以及受訪時的態度等,來判斷對應時的內容可信度。 • 外部考證:是針對採訪內容上加以客觀求證,由於任何人在交待過去的事蹟時,難免會有口誤,或是一時將人時地物的事實混淆,此時的查證可幫助雙方釐清,避免日後以訛傳訛。 • 不論如何,有關於考證的方法有相當多,但原則上身為田野調查的採訪記錄者,首要工作是在忠實記錄各項資料,包括受訪者的原音資料及口述文稿。相關的考證工作應屬事後的研究範圍,切勿在田野調查的期間,因查證尚未完全而妄下定論。

  23. 田調態度 • 勿預設立場,應原貌呈現 • 勿敷衍馬虎,應實事求是 • 勿半途而廢,應有始有終 • 勿做半吊子,應充分準備

  24. 田野倫理 • 危險不做 • 秘密保密 • 回饋受訪者

  25. 田野筆記 • 田野日誌:是指田野工作期間的一般紀實,以較為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鉅細靡遺地記下所有的見聞,透過實地臨場的經驗和紀實,來補強學術研究探討上的佐證。 • 田野雜記:在此則是記錄工作期間當下的感受和心得,以記錄者當時的角度、看法、立場或心情來闡述,在莫過於極端、偏執的衝動下,內容上可以較為主觀和感性的傳述,日後可以轉化成遊記或文學性的撰文基礎。 

  26. 田野筆記的類型

  27. 注意事項

  28. 實地訪談和調查訪談的差別

  29. 切記! • 回來後馬上整理訪談資料!!

  30. 田調資料處理

  31. 整理報告 • 照片整理 • 關係圖繪製 • 生命史口述訪談 • 錄音帶紀錄整理 • 田野檔案管理 • 田野報告呈現與追蹤調查

  32. 離開田野 • 預備與選擇離開的方式 • 離開:結束或繼續維持關係

  33. 田野研究中倫理的兩難 • 欺騙 • 保密性 • 與偏差者交涉 • 有權力者 • 出版田野研究的成果

  34. 深度報導

  35. 人物描寫 • 針對特定的人物進行描寫,不論是概括描寫、速寫或者特寫,都是人物描寫中的主要描寫方法。

  36. 概括描寫 • 主要用於氣氛、團體 • 例如:菜市場的喧鬧

  37. 速寫 • 用於次要人物、報導人的口中人物 • 用簡單幾筆勾勒出人物印象

  38. 特寫 • 分為形象與心理兩大部分

  39. 心理描寫 行為 言語 表情

  40. 形象描寫

  41. 採訪故事編寫

  42. 經驗法則 • 學問無盡,書也沒有讀完的時候。 • 下定決心,放手作就對了! • 做中學才是獲得「知識」的真諦。

  43. 小練習 • 請訪問一位同學,寫出他的成長故事。

  44. 分組報告重點 • 地理:空間:地名 / 產業 • 歷史:時間:起源(傳說) / 大事年表(以部落或社區為中心的) / 變化 • 人物:人物 / 名譜 / 家族 / 社區

  45. 主要參考來源 • http://ajds.nsysu.edu.tw/1000211487/pbl2002/html/courses/fieldstudy.htm#_Toc52293916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