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第七章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第七章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邓华菲. 目的和要求. 掌握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无复流现象 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熟悉 呼吸爆发的概念、缺血 - 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 心肌顿抑的概念和发生机制、防治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例.

ista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七章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邓华菲

  2. 目的和要求 •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无复流现象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熟悉呼吸爆发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 了解心肌顿抑的概念和发生机制、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3. 病例 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 h急诊入院。体查:血压65/40 mmHg,意识淡漠,心率37次/min,律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冠心病史。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多巴胺、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进行扩冠治疗。入院上午10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10时40分出现阵发性心室颤动(室颤),立即给予除颤,至11时20分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共除颤7次,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律转为窦性,血压平稳,意识清楚。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上段85%狭窄,中段78%狭窄。

  4. 问题 • 为什么溶栓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5. 研究简史 第一节 概 述 • 1955年Sewell首次报道再灌注损伤现象------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果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物立即发生心室纤维颤动而死亡; •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包括爆发性水肿、组织结构崩解、收缩带形成和线粒体内磷酸钙颗粒形成。 • 1968年,Ames率先报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1972年,Flore率先报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978年,Modry率先报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1981年,Greenberg率先报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6. 心脏介入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成形术(PTCA) 放置支架 PTCA结合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率较高,长期生存率较高

  7. 冠脉支架置入前后 1967年,Bulkley 和Hutchins发现冠脉血管再通后的病人发生心肌细胞反常性坏死。

  8. 单纯缺血 损伤程 度加重 缺血再灌 1 2 3 4h 实验与临床资料证明冠脉重新恢复血流后, 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心肌损伤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组织的损 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 的综合征。

  10.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 B.缺血后恢复血流,缺血性损伤加重 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D.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 E.不可逆性损伤 [答案] 概述 B

  11. 影响因素 1.缺血时间和程度 2.侧支循环 3.对氧的需求程度 4.再灌注条件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原因 引起血流重新恢复的因素

  12. 如:休克治疗后微循环的疏通 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 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 断肢再植、肠梗阻 溶栓治疗、器官移植等。 概述

  13.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A.体外循环后 B.PTCA后 C.器官移植后 D.断肢再植术后 E.输血输液后 [答案] E

  14. 第三节 发病机制 活性氧大量产生 细胞内钙超载 中性粒细胞活化 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15. 一、活性氧的作用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是指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代谢物,包括氧自由基、单线态氧(1O2)、H2O2、NO、脂质过氧化物(LOOH)及其裂解产物脂氧自由基(LO·)、脂过氧自由基(LOO·)等。

  16. [自由基]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 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化学性质非常活 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它物质发生 连锁反应。

  17. 1.氧自由基 线粒体 98~99% O2 ATP NADPH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P450细胞色素单加氧酶 1~2% 超氧阴离子 O2- 羟自由基 ·OH 单线态氧 1O2 H2O2 清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 髓过氧化物酶(MPO)

  18. 线粒体单电子还原生成活性氧 Fenton 型Haber-Weiss反应

  19. 2.一氧化氮和脂性自由基 过氧亚硝酸根 ONOO- NOS 氧自由基 精氨酸 NO 烷氧自由基 LO· 烷过氧自由基 LOO· 氧自由基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20. NO 和ONOO-的生成

  21. 自由基的清除(elimination) 1) 低分子清除剂 Vit C、谷胱甘肽、辅酶Q Vit E、胡萝卜素

  22. 自由基的清除(elimination) 2) 酶性清除剂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 CuZnSOD 过氧化物酶

  23. Free radical antioxidant 自由基的平衡(equilibrium) • 生理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

  24. Free radical antioxidant 自由基的平衡(equilibrium) • 病理情况下,如果自由基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可引发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导致细胞损伤。

  25. Cu,Zn-SOD基因突变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英国史蒂芬·威廉·霍金-物理天才

  26. 自由基包括: A.O2- B.OH﹒·C.H2O2 D.NO﹒E.单线态氧 [答案] 活性氧包括: A.O2-B.OH·﹒C.H2O2 D.Cl·E.单线态氧 [答案] A B D 自由基学说 A B C E

  27. (三)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 (2)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3)线粒体功能受损 (4)儿茶酚胺增加和氧化 (5)iNOS表达增强 (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自由基学说

  28. 自由基学说 缺血-再灌注时黄嘌呤氧化酶在活性氧生成中的作用

  29. (2)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中性粒细胞被多种因素激活时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 or 氧爆发(oxygen burst)。 自由基学说

  30. ONOO- OH O2 NO n e u t r o p h i l NADPH NADPH oxidase O2- NADP+ H2O2 OH MPO MPO HOCl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31. (3) 线粒体功能受损 自由基学说 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示意图

  32. (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缺氧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自由基学说 代偿调节作用 氧化产生氧自由基

  33. ⑴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lipid peroxidation) Ⅰ.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Ⅱ.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 Ⅲ.促进自由基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Ⅳ.减少ATP生成 ⑵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⑶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三)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4)细胞间基质破坏       

  34. LH + OH· L· + H2O L· + O2 LOO · LOO · + L’H LOOH + L ’ LOOH + Fe2+ LO · + OH– + Fe3+ LOOH + Fe3+ LOO · + H+ + Fe2+ Fe3+ 2 LOOH LO · + LOO · + OH– + H+ 细胞膜磷脂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自基的攻击 依赖于铁的脂质过氧化 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35. 膜的脂质过氧化 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比例失调 膜的液态性降低 流动性降低 通透性增加 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36. 膜脂质过脂化 膜液态性降低 膜脂质交联、聚合 信号分子流动↓ 受体、G 蛋白、 效应器偶联↓ 钠泵↓、 钙泵↓、 Na+/ Ca2+交换蛋白↓ 细胞信号转导功能抑制 〔Na+ 〕i↑、〔Ca2+ 〕i↑ 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

  37. 膜脂质过氧化 激活磷脂酶C、D 膜磷脂降解 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 自由基、前列腺素、 白三烯、血栓素生成 促进自由基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38. NE H+ Ca2+ α1受体 Gq PIP2 PLCβ Na+ 3Na+ IP3 DG PKC Ca2+ Ca2+ 脂质信号分子生成异常 肌醇磷脂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39. 线 粒 体 膜 脂质过氧化 线粒体功能抑制 ATP产生减少 减少ATP 生成

  40. ⑵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Ⅰ. 损伤 ①膜离子通道蛋白损伤 ②肌纤维收缩蛋白损伤 ③肌浆网钙转运蛋白损伤 Ⅱ. 机理 ①细胞结构蛋白和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 ②蛋白质氨基酸的残基氧化 胞浆蛋白、膜蛋白及某些酶交联

  41. 自由基对膜的损伤

  42. ⑶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Ⅰ. 损伤 染色体畸变、 细胞死亡 Ⅱ.机理 OH· 与脱氧核糖核酸、碱基反应 碱基羟化、 DNA断裂

  43. 活性氧的损伤作用 细胞间基质破坏 • 氧自由基可使透明质酸酶降解、胶原蛋白交联,从而使细胞间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44. 破坏膜的 正常结构 膜脂质 过氧化 间接抑制 膜蛋白功能 蛋白质功 能受抑制 活性氧 促进自由基 和生物活性 物质生成 自由基学说 减少ATP生成 破坏核酸 和染色体

  45. 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一) [钙超载]是指Ca2+在细胞内大量聚集,引 起细胞受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46. 〔Ca2+〕 Ca2+ 10-3M 受体依赖 性钙通道 ADP 钙泵 ATP 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 〔Ca2+〕 Na+ 10-7M Ca2+ Na+- Ca2+ 交换蛋白 肌质网 线粒体 Ca2+离开胞液的途径 Ca2+进入胞液的途径 维持细胞内外钙稳态的机制

  47. Ⅰ.细胞内〔Na+〕升高 Ⅱ.细胞内〔H+〕升高 Ⅲ.蛋白激酶C(PKC)活化 Ⅰ.细胞膜损伤 Ⅱ.线粒体膜及肌浆网膜损伤 (二)再灌注引起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 ⑴ Na+ -Ca2+ 交换异常 ⑵ 生物膜损伤

  48. Ca 2+ K+ Na+ Na+ ATP ↓ Ca2 + ↑ 〔 Na+ 〕↑ 细胞内〔Na+〕升高引起钙超载的机理

  49. H+ Ca 2+ Na+ Na+ H+ ↓ H+ ↑ Ca2 + ↑ 〔 Na+ 〕↑ 细胞内〔H+〕升高引起钙超载的机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