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 2009 年四川高考生物试题

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 2009 年四川高考生物试题. 棠湖中学 郑达钊. 大家的普遍反映:. 难. 2006~2009 年四川卷生物试题 难度系数统计. 大家的普遍反映:. 难. 估计之中、预料之外. “ 难 ” 的原因是什么?. 1 、理化的难度对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策略 : 选 择 题 —— 前两题放慢速度、增强信心 非选择题 —— 答题时间: 20~30 分钟,中差生可适当延长 答题顺序:最有信心的学科先做 答题技巧:适当绕道、合理取舍. “ 难 ” 的原因是什么?. 1 、理化的难度对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laure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 2009 年四川高考生物试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2009年四川高考生物试题 棠湖中学 郑达钊

  2. 大家的普遍反映:

  3. 2006~2009年四川卷生物试题难度系数统计

  4. 大家的普遍反映: 难 估计之中、预料之外

  5. “难”的原因是什么? 1、理化的难度对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策略: 选 择 题——前两题放慢速度、增强信心 非选择题—— 答题时间:20~30分钟,中差生可适当延长 答题顺序:最有信心的学科先做 答题技巧:适当绕道、合理取舍

  6. “难”的原因是什么? 1、理化的难度对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物理、化学、生物的难度均陡然增加 ——增加试题的区分度 强化高考的选拔功能

  7. “难”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答题时间严重不足。 文字量多、图表信息多、学生要填的空多、给学生思考答题的时间少。

  8. 2006~2009年四川卷生物试题信息量统计

  9. “难”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答题时间严重不足。 文字量多、图表信息多、学生要填的空多、给学生思考答题的时间少。 ——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的熟练程度

  10. “难”的原因是什么? 3、运用“新情境、新概念”设置答题障碍。 蒸腾比率、气孔导度、 糖尿病模型小鼠 ——考查学习能力

  11. “难”的原因是什么? 4、对教材知识的延伸“疑似超纲”。 用胰岛素基因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DNA和RNA检测。

  12. (四川卷·30 · Ⅰ)(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干细胞通过 基因的选择表达 定向分化为M细胞。

  13. “难”的原因是什么? 4、对教材知识的延伸“疑似超纲”。 用胰岛素基因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DNA和RNA检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14. “难”的原因是什么? 5、要求学生“死记”的东西没“记死” 。 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所管理躯体部位的位置关系 ——注重回归课本 强调学生读书

  15. “难”的原因是什么? 6、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产生理解“歧义”。 选择题第3题C项:由实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16. (四川卷·3)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四川卷·3)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微摩尔数。 A. 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 果更明显 B. 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 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µmol·mol-1

  17. 解析:C项—分析推理判断 ①欧洲蕨的蒸腾比率比石楠高,说明每消耗1摩尔水欧洲蕨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更多,干旱时缺同样多的水则对欧洲蕨的光合作用影响更大。(判断C项对) ②欧洲蕨在施磷肥后蒸腾比率的增加幅度比石楠大,说明欧洲蕨更能适应高浓度的土壤溶液,则干旱对对欧洲蕨的影响更小。 (判断C项错)

  18. 解析:C项—分析推理判断 ③表格中的数据均是在光照、温度、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没有研究干旱环境对两种植物的影响,故无法判断干旱对谁的影响更大。(判断C项错) ④欧洲蕨的蒸腾比率比石楠高,即每消耗1摩尔水欧洲蕨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更多,说明光合作用时欧洲蕨对水的利用率更高,因而更适应干旱环境。 (判断C项错)

  19. “难”的原因是什么? 6、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产生理解“歧义”。 选择题第3题C项:由实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考查理解能力 考查推理能力

  20. “难”的原因是什么? 7、实验题考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选择题第3题考查确定变量、分析数据、推导结论; 非选择题30题考查评价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分析数据、推导结论。

  21. (四川卷·3)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四川卷·3)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微摩尔数。 A. 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 果更明显 B. 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 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µmol·mol-1

  22. 解析: A项—确定变量、推导结论 ①比较CO2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2浓度是变量,施肥与施肥比、不施肥与不施肥比。即 ∴ CO2升高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

  23. 解析: A项—确定变量、推导结论 ②比较施磷肥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施肥与否是变量, 应该在CO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即 ∴施磷肥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

  24. 解析: A项—确定变量、推导结论 ③比较施磷肥和升高CO2浓度的效果: 低CO2浓度不施肥分别与高CO2浓度不施肥和低CO2浓度施肥比较增幅的大小。即 ∴施磷肥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25. 解析: B项—确定变量、推导结论 比较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不同植物的作用: 低CO2浓度下施肥与不施肥比、高CO2浓度下施肥与不施肥比,看增幅的大小。即 ∴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欧洲蕨

  26. “难”的原因是什么? 7、实验题考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选择题第3题考查确定变量、分析数据、推导结论; 非选择题30题考查评价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分析数据、推导结论。

  27. (四川卷·30 · Ⅱ)(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

  28. “难”的原因是什么? 7、实验题考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 选择题第3题考查确定变量、分析数据、推导结论;30题考查评价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分析数据、推导结论。 ——实验探究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

  29. “难”的原因是什么? 8、遗传题需要学生相当的“熟练程度” 和一定的技巧。 31题: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结合致死特例)。根据表中遗传的实验结果写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计算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等,虽不太难但十分耗时间。

  30. (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31. × 深绿抗病3 深绿不抗1 浅绿抗病6 浅绿不抗2 : : : 解析: ② F1中浅绿抗病植株:BbRr F2 1深绿 : 2浅绿 3抗病 : 1不抗 即(1 : 2)×(3 : 1) = 3: 1 : 6 : 2 自由组合规律的问题一定先将每个性状拆开单独按分离规律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组合。

  32. 雄 雌 1/2BB 1/2BB 1/2Bb 1/2Bb F1自由交配: 1/2 BB ×1/2 BB → 1/4 BB 1/2 Bb × 1/2Bb → 1/16BB、1/8Bb、 1/16bb 1/2 BB ×1/2 Bb ×2 → 1/4 BB、 1/4Bb ∴ F2中BB占9/16、Bb占6/16,即BB : Bb = 9 : 6 解析: ③ P BB × Bb F1 1/2BB : 1/2Bb ∴ B的基因频率 = (18+6)÷ 30 = 80%

  33. 解析: ③ P BB × Bb F1 1/2BB : 1/2Bb ∴ F1配子 3/4B : 1/4b ∴ 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 BB = 9/16bb = 1/16 Bb = 6/16 ∴ F2的成熟植株中: BB : Bb = 9 : 6 ∴ B的基因频率 = (18+6)÷ 30 = 80%

  34. “难”的原因是什么? 8、遗传题需要学生相当的“熟练程度” 和一定的技巧。 31题: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结合致死特例)。根据表中遗传的实验结果写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计算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等,虽不太难但十分耗时间。 ——综合运用能力

  35. “难”的原因是什么? 9、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产生“差异”。 30题两处说明理由、一处“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1题设计杂交育种方案、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和具体的检测方法、用遗传图解表示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的杂交实验方法。 ——注意审题、答题规范

  36. 2009年四川卷生物试题 分值、题型及知识点分布 总结:

  37. 2009年四川卷生物试题 主干知识分数分布 总结:

  38. “知识抽样调查、 能力全面考查” “主干知识年年考, 非主干知识轮流考” 非常充分的体现:

  39. 2009年生物试题总体评价: • 关注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点面兼顾:突出重点、抽查冷点 • 突出能力:图表曲线、获取信息 • 熟练技巧:知识熟练、答题技巧 • 综合运用:必选融合、联系实际

  40. 2010年生物试题趋势预测: • 难度:参照2007年高考试题 • (Ⅰ卷0.6~0.65、Ⅱ卷0.4~0.5、全卷0.5~0.55) • 选择题的理想状况: • 0.8左右的1个、0.6~0.7的2个、0.5左右的1个、0.4左右的1个

  41. 2010年生物试题趋势预测: • 题量:应该在文字上有所减少、Ⅱ卷有变成4个大题的趋势 • (全国卷Ⅰ、Ⅱ非选择题均是4个独立的大题,题号为31、32、33、34,总分值不变)

  42. 2010年生物试题趋势预测: • 重视双基和熟练程度的考查 • 陈述性知识——正确表述、有效记忆 • (基本概念、基本事实) • 程序性知识——过程规范、有效训练 • (实验技能、知识体系) • 策略性知识——思维拓展、经验积累 • (思维方法、分析推理)

  43. 2010年生物试题趋势预测: • 关注图表曲线对获取信息的考查 • 实验侧重原理分析、数据分析处理、推导实验结论、修改评价实验方案;关注教材实验。

  44. 教材实验: (2009全国卷·Ⅰ)32.(11分) 已知2H2O2=2H2O+O2↑ , 可以通过观察反映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 … … …

  45. 教材实验: (2009全国卷·Ⅱ)32.(14分)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 … … …

  46. 2010年生物试题趋势预测: • 重点内容:代谢及调节、遗传与变异、细胞和免疫 • 热点:微生物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与环境

  47. 应对策略: • 以不变应万变 • 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方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48. 谢谢老师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