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十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 神经系统网络:联络、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大脑、小脑等。 外周神经系统:颅腔、椎管以外的神经组织,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系统。. 1906 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只要大脑的奥秘尚未大白于天下,宇宙将仍是一个谜。. 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learn… 神经系统结构、特征(上) 神经元、神经纤维 胶质细胞 功能联系:突触、递质、受体 神经系统功能(下) 感觉功能 躯体运动的调节 内脏活动的调节

mar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 神经系统网络:联络、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 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大脑、小脑等。 • 外周神经系统:颅腔、椎管以外的神经组织,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系统。

  2. 1906 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只要大脑的奥秘尚未大白于天下,宇宙将仍是一个谜。

  3. 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learn… • 神经系统结构、特征(上) • 神经元、神经纤维 • 胶质细胞 • 功能联系:突触、递质、受体 • 神经系统功能(下) • 感觉功能 • 躯体运动的调节 • 内脏活动的调节 • 脑的高级活动

  4.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一. 神经元 (neuron): • 1000亿,4~150m。 • 结构:胞体、树突、轴突。 • 功能: • 感受:树突 • 分析和综合:胞体 • 反应:轴突

  5. 二. 神经纤维(nerve fiber): • 神经元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 组成: • 有髓纤维:髓鞘,少突胶质细胞或施万细胞构成。 • 无髓纤维:单层施万细胞。 • 功能: • AP传导; • 末梢释放递质。

  6.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完整性:结构和功能。 • 绝缘性:保证传导的精确性。(基本上互不干扰) • 双向性:整体单向,离体双向。 • 相对不疲劳性:电传导。

  7. 4. 传导速度: • 直径:粗>细 • 髓鞘:有髓>无髓 • 温度:温度低传导慢 • 神经纤维分类: • 按髓鞘厚薄:有髓和无髓纤维; • 按兴奋传导方向:传入和传出纤维; • 按末梢释放的递质:胆碱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等 • 电生理特性:A、B、C,传出神经纤维。 • 来源和直径:I、II、III、IV,传入神经纤维。

  8. 神经纤维的分类(一) 纤维直径 (μm ) 传导速度 (m/s) 锋电位时 间(ms) 绝对不应期(ms) 纤维分类 来 源 初级肌梭传入纤 维和支配梭外肌 的传出纤维 13-22 8-13 4-8 1-4 1-3 0.3-1.3 0.4-1.2 70-120 30-70 15-30 12-30 3-15 0.7-2.3 0.6-2.0 Aα A类 (有髓) 0.4-0.5 1.2 2.0 皮肤的触压觉传 入纤维 Aβ 支配梭内肌的 传出纤维 Aγ 0.4~1.0 皮肤痛、温、触觉传入纤维 Aδ 自主神经 节前纤维 B类 (有髓) 1.2 自主神经 节后纤维 SC C类 (无髓) 2.0 后根中传导痛 觉的传入纤维 drC

  9. 神经纤维的分类(二) 纤维 来源 直径 传导速度 电生理学分类 分类 (μm) (m/s) I 肌梭及腱器官的传入纤维 12-22 70-120 Aα Ⅱ 皮肤的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 (触、压、振动感受器传入纤维) 5-12 25-70 Aβ Ⅲ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肌肉的深部压觉传入纤维 2-5 10-25 Aδ Ⅳ 无髓的痛觉纤维,温度、 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 0.1-1.3 1 C

  10. 6.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 概念:轴浆流动(axoplasmic flow)运输物质(如蛋白质)。如同位素标记的aa。 动力蛋白 驱动蛋白

  11. ② 组成: • 顺向运输(ante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 胞体纤维末梢 • 快速:410mm/d,囊泡的运输。 • 慢速:1-12mm/d,新生的微丝、微管。 • 逆向运输(retrograde axoplasmic transport) : • 纤维末梢胞体 • 205mm/d,病毒、毒素的侵入。 • 轴突末梢摄取的神经营养因子。破伤风毒素、狂犬病病毒也可利用此机制 。

  12. 七. 神经的营养作用: • 概念:促进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如蛋白质合成。 •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 脊髓灰质炎 • 神经的营养性因子:靶组织或神经胶质细胞产生。如NGF、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3等

  13. 三.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 脑总体积的50%,为神经元的10倍。 • 特点: • 轴突与树突无明显区别 • 无突触 • 无AP产生: Na+少 • 组成: • CNS: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AST)、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DC)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I)。 • PNS:施旺细胞(Schwann cell)、卫星细胞。

  14. 3. 功能: • 支持作用:突起填充在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之间(AST); • 绝缘作用: 中枢(ODC)和外周神经纤维(SC)的髓鞘,使神经纤维之间的活动基本上互不干扰; • 屏障作用:AST部分突起末端膨大形成血管周足(BBB); • 营养性作用:产生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生存(AST); • 修复和再生作用:MI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清除;AST过度增殖。 • 维持神经元周围的K+平衡:使神经元周围的K+不致过分增多而干扰神经元活动(AST); • 摄取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浓度的维持和突触传递有关。 • 近些年研究较多。

  15.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 突触 • 经典突触 •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 电突触传递 • 神经递质和受体 • 反射

  16. 一. 突触(synapse)组成: • 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 • 定向性突触: • 经典突触 • 神经-肌肉接头 • 非定向性突触: • 神经-心肌 • 神经-平滑肌 • 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17. 二. 经典突触传递: • 超微结构: • 突触前膜:囊泡 • 突触间隙:20 ~ 40nm • 突触后膜:受体

  18. 2. 分类: • 部位: • 轴-树,轴-体,轴-轴 • 树-树型、树-胞型、树-轴型 • 胞-树型、胞-轴型、胞-胞型 • 效应: • 兴奋性突触 • 抑制性突触

  19. 3. 突触传递过程: • AP • Ca2+内流,突触蛋白I磷酸化,囊泡出胞 • 递质释放 • 受体结合 • 通道开放,离子跨膜运动 • 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 去极化或超极化 • 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0. 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 • 快突触后电位(fPSP)和慢突触后电位(sPSP) • EPSP :兴奋性递质 Na+内流 后膜去极化 • IPSP :抑制性递质 Cl-内流 后膜超极化 • 特点:局部电位 • 1)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 • 2)呈电紧张性扩布; • 3)可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21. 慢突触后电位(sPSP): • 外周(自主神经节)和中枢(大脑皮层)神经元中可见到,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100~500ms)。 • 慢EPSP:K+电导 • 慢IPSP: K+电导 • 迟慢突触后电位(LsPSP): • 潜伏期为1~5s,持续时间可达10~30min。 • 膜的K+电导降低所致。 • sPSP和LsPSP可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性,调制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

  22. 5.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Plasticity): • 概念:突触传递功能发生较长时间的增强和减弱。学习与记忆的基础。 • 组成: • 强直后增强 • 习惯化和敏感化 • 长时程增强 • 长时程抑制 • 本部分将在第七节“脑的高级活动”中介绍

  23.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 非定向性突触传递 • 结构:曲张体(varicosity) • 分布:交感神经、中枢单胺类神经 • 特点: • 无突触膜的特殊结构,曲张体。 • 无一对一关系。 • 递质弥散距离大,传递时间长。 • 能否作用取决效应细胞膜上有无受体。

  24. 四. 电突触 • 缝隙连接,细胞膜,2nm。 • 特点: • 低电阻 • 双向传导 • 不存在潜伏期 • 不易疲劳。 • 意义:使邻近不同细胞能够实现同步化活动。

  25. 第三节 神经递质和受体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 概念:见P284。 • 递质的鉴定: • 突触前N合成(前体和酶系统) • 储存(突触小泡)、释放(Ca2+触发)。 • 产生生理效应(受体) • 存在有使其失活的机制。 •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agonist)和拮抗剂(antiagonist)。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 调制作用(增强或减弱)

  26.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比较: • 神经递质: • 发挥作用快、持续时间短、作用范围小、直接引起通道开放(促离子型受体)。如经典的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 • 发挥作用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大、须经G蛋白偶联,有第二信使参与(促代谢型受体)。如肽类神经递质。 • 一般不严格区分。

  27.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

  28. 递质的共存: • 戴尔(Dale)法则: • 递质的共存:一个神经元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或调质。 • 唾液腺副交感神经:ACh和VIP共存; • 递质的代谢: • 合成:大多在胞体合成 • 储存:囊泡 • 释放:Ca2+ 依赖性释放 • 失活:酶的降解作用;重新吸收。

  29. 受体 (receptor): • 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配体(ligand)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 特征: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 受体的分类: • 以配体分类: • 受体的亚型:功能不同,产生多样化效应;工具药。 •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膜。如NA通过2抑制NA释放。 • 受体后效应: • 促离子型受体:AchNR、谷氨酸、 GABA等。 • 促代谢型受体:G蛋白和蛋白激酶:AchMR

  30. 可乐定

  31. 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32.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 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 • 脊髓前角、丘脑特异投射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纹状体、梨状区、杏仁核、海马等。 • 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外周包括: •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舒血管纤维); •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 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纤维。

  33. 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凡能与ACh结合的受体称~。 有机磷中毒时,患者出现的多汗、流涎、腹痛、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等症状 。

  34. AD和NA及其受体: •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AD,多位于延髓。 •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A,多见于低位脑干。 • 肾上腺素能纤维:NA,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NA和AD结合的受体。 • 受体:1,2 • 受体:1,2,3

  35. 分布:效应器细胞膜,或,或兼有两种,但以一种为主。分布:效应器细胞膜,或,或兼有两种,但以一种为主。 • 效应:以兴奋为主(小肠除外), 以抑制为主(心脏除外)。见P319。 • 阻断剂: • 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哌唑嗪,2受体:育亨宾 • 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心得宁;2:心得乐 • 心绞痛患者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时,应采用?? • 另外: • 、 受体对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也起反应。 • NA对作用强、而对作用弱;AD对、 都有作用。

  36. 血管收缩 子宫收缩(有孕) 虹膜辐射肌收缩 竖毛肌收缩 α1 平滑肌兴奋 α 胃、小肠舒张 突触前膜抑制NA释放 α1,2 肾上腺 素能受体 心肌兴奋 β1 血管舒张 子宫舒张(无孕) 小肠舒张 支气管舒张 逼尿肌舒张 平滑肌舒张 糖酵解↑ β2 β β3 脂肪分解代谢↑

  37. 多巴胺(DA)及其受体:阿尔维德卡尔森 2000年Nobel prize. • 分布: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三部分。脑内的多巴胺主要由黑质产生。 • 受体:包括D1~D5亚型,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 • 功能:主要参与躯体运动、精神活动、垂体内分泌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解。例如,帕金森病是黑质DA能神经元退变的结果。 • 阻断剂:派迷清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戒烟)。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了亢奋。

  38. 5-HT及其受体: • 分布:低位脑干中缝核内。5-HT能神经元可投射纹状体、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以及下行至脊髓。 • 分类:5-HT1~5-HT7,且有许多亚型。 • 大多数作用由G蛋白介导(CA or PLC);5-HT3促离子型受体介导。 • 5-HT及其受体主要参与痛觉、精神、情绪活动。 • 肉桂硫胺能阻断5-羟色胺受体。 • 抑郁症是5-HT能神经功能降低所致。

  39.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 分布:主要存在CNS • 组成: •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门冬氨酸(aspartate); • 抑制性氨基酸:GABA(-aminobutyr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脊髓)。

  40. 谷氨酸: • 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化学门控通道。 • N-甲酰-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a+内流、K+外流、Ca2+内流。LTP现象。 • 海人藻酸受体(KA):Na+内流、K+外流; • 使君子酸(AMPA)受体:Na+内流、K+外流。 •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G蛋白,与N生长和发育有关(可塑性)。 • 谷氨酸可能是感觉传入神经纤维(粗纤维类)和大脑皮层内的兴奋型递质。

  41. -氨基丁酸(GABA): • 脑内广泛,主要在大脑皮层、小脑浦肯野细胞、海马等。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 GABA能通路: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 • GABA受体:GABAA、GABAB和GABAC三型。 • GABAA受体:Cl-通道。 • GABAB受体:G蛋白,激活后可增加K+通道电导。 • GABAC受体:目前仅在视网膜发现。

  42. 甘氨酸(glycine): • 分布:脊髓前角(闰绍细胞) • 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 • 阻断剂:士的宁 • 破伤风杆菌毒素:阻断甘氨酸的释放,使前角α运动神经元活动亢进,引起惊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