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江苏省黄桥中学 2012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时文评说

江苏省黄桥中学 2012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时文评说. 时文评说. 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语文 组. 一、热点概述. 2011 年高考福建语文 《 考试说明 》 刚出台,其中微调了 2010 年高考福建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的第 16 题 —“ 时文评说”题的分值,将这道题由 7 分增加到了 10 分。“时文评说”题由两小题组成:第( 1 )小题“用一句话概述以上材料的内容”,第( 2 )小题“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可以说,它的出现以及分值的提高,将成为今后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体现语文能力目标效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时文与短评.

overt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江苏省黄桥中学 2012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时文评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江苏省黄桥中学2012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时文评说江苏省黄桥中学2012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时文评说

  2. 时文评说 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语文 组

  3. 一、热点概述 2011年高考福建语文《考试说明》 刚出台,其中微调了2010年高考福建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的第16题—“时文评说”题的分值,将这道题由7分增加到了10分。“时文评说”题由两小题组成:第(1)小题“用一句话概述以上材料的内容”,第(2)小题“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可以说,它的出现以及分值的提高,将成为今后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体现语文能力目标效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4. 二、时文与短评 1、时文: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网络报摘、社会现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 2、短评:短”,即短小精悍; “评”,即评论。 (1)针对性:所评内容是什么。 (2)鲜明性:评要有自己的、明确的观点。 (3)论证性:要用道理论据来支撑观点。

  5. 三、一句话概括 1.师生一起做示例: 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 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6. 关键词: 材料一:贫困生、补助、“隐形”提供 材料二:贫困生、捐助、参观式的慰问 共同点: 陈述对象都是对贫困学生的扶助 不同点: 材料一:“隐形”提供补助 材料二:参观式的慰问 (2)概括答案: 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7. 2、强调 (1)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概括材料必须是句子,且要用陈述句(主谓宾)。 区别短语与句子: 例如:(对贫困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观念和做法 对贫困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我写的作业 \ 我写了作业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只需客观概括材料事实即可。 3、概括两则材料的关系 这两则材料陈述对象相同,都是讲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对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他们的不同点。

  8. 4、练习: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叉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参考答案: 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 这两则材料与上一题不同,陈述对象相同(网络语言),内容是互为补充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互补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相同点。

  9. 5、总结: A、如何概括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第一步: 通读材料,概括每则材料内容。 第二步: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第四步:整合不同的。(如果没有不同点,就共同的进行整合。) 第五步:存同求异组合成一句话。 备考策略:捕捉信息,筛选整合

  10. 四、短评 • 1、师生一起做示例: 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

  11. 提示: 短评写法要求: (1)明确提出观点: ①看清题目要求,回归材料。 ②分析材料,兼顾多层意思。 ③提出正面肯定、反面否定、一分为二的观点。(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紧扣观点,分析说理: 结合材料,适当扩展。(一般赞成的,从有利的方面或作用意义入手;反对的,从不利的或危害的角度入手。) (3)论述时要有逻辑性,语言要流畅。 答题步骤: 亮观点(旗帜鲜明)→讲道理(至少两点,挖深度)→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12. 评说的对象可以从捐助者或贫困生两个角度。 答案示例: ①我赞同科大的做法,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 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从事件做法角度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②我认为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递进)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从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说理由)∕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13. 2、练习: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叉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 问题: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

  14. 评说的对象必须针对网络语言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网络新词语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如果往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 “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人们接受。 示例二:我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性差。它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因之受到影响。

  15. 3、总结: 答题时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   (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严重超标或寥寥无几。 (5)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16. 五、课堂练兵 1、10月23号《厦门商报》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如何处理学生仪容仪表的新闻,就将之整理为两则相对型的材料。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 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7. 答案示例: (1)对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示例一:我不赞同中小学生染发。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示例二:我不反对中小学生染发。学生染发是时代潮流发展带来的结果。 ①染发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学生染发只是“求异”心理起作用,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已。 ②染发只是学生爱美心理在作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学生染发并不需要一味制止的。

  18.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2009年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并称奥数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东平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材料二:2009年4月10日,福州市教育局在“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站上回复了一家长提问时明确表示,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今年起,不再组织学生参加有“小学奥数”之称的“迎春杯”数学竞赛和“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5月5日,记者从福州市教育局再次证实,今后福州市教育局将停止组织学生参加“迎春杯”和“华杯”赛。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认为奥数教育是废还是存?请简述。

  19. 参考答案: (1)奥数教育的危害已引起大家注意。(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我认为奥数教育应该予以取消。因为目前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花大量的时间做那些 “怪题”,势必影响学生的休息与健康,甚至打击他们的自信,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目前超前的奥数教育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所以我赞同取消。 示例二:我认为奥数教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奥数教育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奥数和音乐、美术、下棋一样,是一种素质教育。有的学生对奥数非常感兴趣,能够从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20. 六、课堂小结: 答题时强调几点: 1、先吃准现象; 2、注意报道者对新闻现象的评价有褒有贬,这给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仍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反、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答题意识。  3、结构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递进关系。 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

  21. 七、复习建议 1、多关注 2、多思考 3、多训练 八:推荐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时事辩论会》等有新闻评论的; 报刊 :《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福建日报》等; 时评: 人民时评: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时评:http://www.fjsen.com/bbs/ 南方时评: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网评:http://www.dahe.cn/xwzx/txsy/ 大江时评: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 新华时评: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

  22.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卷

More Related